第40章 改革关税 (第1/2页)
若论华夏历史上最开明的皇帝,那李世民认第二,那怕是没人敢当这第一了。
不然,他也不会收拢如此多的文臣武将,让其为他李世民卖命,更不会打下这偌大的江山。
此刻,李世民更想知道,李泰心中的大唐应该是怎样的。
李泰闻言,沉吟片刻,而后道:“父皇,一切正如我刚所说的那样。”
“对于当时大唐所处的环境来说,羁縻制度的确是在合适不过的政策了。”
“我大唐作为新兴的政权,内患未除,并且经过隋末战乱,百业待兴,民心涣散,的确不宜擅开兵戈,树敌过多。”
对于李世民羁縻制度,优待异族的政策,李泰也并非全盘否定。
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什么事情有利有弊。
至少通过历史证明,若非有李世民与颉利可汗与河畔斩白马结下渭水之盟,那说不定自那时起新兴的大唐政权就已有亡国之危,随时都有可能覆灭与突厥骑兵的铁蹄之下!
也正因渭水之盟和羁縻制度方才为大唐黎民百姓,工农商业争取到了宝贵休养时间。
这点从唐贞观年这十六年的变化便不难看出,大唐的国力也一直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一旁,李世民听了后也是连连点头。
李世民虽是千古一帝,但毕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李泰这后世人的远见,更看不到大唐之后百年的发展。
他所能看到的,便是在如今羁縻制度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就很好了。
比起隋末兵荒马乱,汉人十室九空的局面简直不要好太多。
“那青雀,你不妨说说,朕这政策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李世民现在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开始认真与李泰探讨自己先前制定下的这套羁縻制度。
要知这套羁縻制度从最初的提案建立,到之后的完善都是由李世民牵头主持的。
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也只不过是从旁进行修改,提提意见罢了,真正负责拍板的还是李世民。
“我大唐现在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改革一次科举,或者改革某一项政策,而是需要一场彻彻底底的变法!”
“但变法需要用钱,所以我们变法的第一步就是关税!”
“关税!”
李泰看向李世民,缓缓吐出了这两个字。
“何为关税?你给朕仔细说说!”
税李世民自是清楚,但李泰口中这关税又是何物?好像是个新名词!
也不知道,自己这宝贝儿子这小脑袋瓜究竟是怎么长得,怎么脑海中总能冒出这么多的新名词来。
这让李世民为此感到眼前一亮的同时,心中更是惊叹自己儿子的奇思妙想和那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创造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