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商业宏图 (第1/2页)
在离开皇宫后,李泰径直来到了自己延康坊的府邸处。
在李泰的吩咐下,福伯按他所言有条不紊的在封邑开始筹备规模化的造纸工坊,并招揽匠人以及家眷来此。
前些年老爹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
在长安城方圆百里这延康坊那可是香饽饽,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挤进来好沾一沾魏王的福气。
如今李泰广开门庭,段时间内就已吸纳了近五百匠人及其家眷入驻此地。
虽万事俱备,但李泰并未着急开门营业。
只因,从后世而来的他深知这魏王纸一经面世,那必定如飓风般侵占硬黄纸,竹纸的市场份额。
届时,购买魏王纸的人将接踵而至,民众需求量也将会呈几何倍暴涨。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李泰卖纸不图财更多还是惠及百姓,不想将后世那套饥饿营销搬过来。
而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魏王纸的诞生这势必会触犯到豪族门阀的核心利益。
期间定少不了勋贵,门阀的层层阻挠,这魏王纸推广一事定不会顺利。
李泰同样要早做准备。
而李泰作为幕后之人。
他在上朝之前,就已让福伯连夜将长安城附近大大小小的制糖作坊甘蔗渣囤积一空。
甘蔗渣本就是制糖后的垃圾,放在他们手上还要雇人处理。
可谓费力不讨好。
而如今竟有人免费帮他们处理,这种送上门的好事自然是抢破头了。
至于皂矾石,马莲草,除了第一次李泰费功夫给福伯解释了下,之后寻找起来也是毫不费事。
唯有竹子比较麻烦,长安这边不比剑南道那随处可见。
但好在竹子本身成长周期短也可用木材来做替代,完全可在封邑中大规模种植。
以上这些都需时间来筹备。
此外和现在大唐重农抑商的思想不同,李泰对商业,金钱一向十分敏感。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这点哪怕贵为九五至尊也不能免俗。
尤其当李泰见证崇祯帝朱由检的下场。
虽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一心想重振大明。
但怎奈何手里没钱啊,进京勤王的军队粮饷都发不出。
正当朱由检放下尊严四处筹钱时,可就连岳父周奎都哭穷不想给钱。
至于那些道貌岸然的皇亲国戚,豪族门阀的嘴脸更是丑陋大发国难财的不在少数。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有此前车之鉴在,李泰说什么也要趁登基之前先为自己打下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
夜幕低垂,当李泰将造纸一事安排妥当回王府时已是亥时了。
自从穿越到贞观十六年,一边为了防自己亲大哥的刺杀,一边又要为自己日后夺嫡做好充分准备。
可以说,这两天属实是把李泰给忙成了个陀螺似得。
这不随着魏王纸暂时告一段落后,李泰便打算睡个早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