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巷边早餐摊,县尊问良策 (第2/2页)
在临安这本来就是什么秘密,宋小鱼点了点头:“正是。”
“宋支度高才,在花语巷呆了一个多月,就让这里的税收增加了两倍,实不相瞒,本官今日前来,是想向你取经的。”
谭鸿儒说话极为客气,虚心请教,不似作伪。
“取经愧不敢当,能为大人分忧,是下官的福分。”
宋小鱼也不敢托大,大致知道谭鸿儒目前担忧的原因。
“其实,本官想向你请教创收良策,还请宋大人不吝赐教啊!”谭鸿儒拱手笑道。
原本分配到鸟不拉屎的临安县,谭鸿儒早已不做他想,坏点也就坏点,罪不至死。
然而,根据小道消息,他得知安阳知府余德海于后年告老还乡,届时职位空缺,按照惯例,朝廷会从周府提拔一个上来担任知府,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一颗心顿时也活跃起来。
而县令的考核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上缴国库的税银的数额。
大魏与齐、陈两国势成水火,魏帝雄心勃勃,一直想一统天下,军事上疯狂扩张,军费开支逐年递增。
朝廷库房捉襟见肘,于是谁能创收,谁就能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喜爱。
若能在政绩薄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有可能坐上知府的位置。
知府是正五品的官,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定夺,可是这个少帝对其他的政绩压根没兴趣,他唯一的KPI考核只有一项,那就是只看你每年给朝廷上缴了多少税银。
当然,这里面不能有横征暴敛。
毕竟黑龙台就驻扎在各州府,临安虽然没有黑龙台的办事机构,但是特事府却一直虎视眈眈,他也不敢做出格的事情。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见宋小鱼负责的花语巷,原来税收平平,忽然成为了临安县的税收大户,这才引起他的好奇。
经过明察暗访,谭鸿儒才惊讶的发现,这条街经过宋小鱼大刀阔斧的整顿后,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连带着整条街的客流量也增多了不少。
这才冒昧的找上宋小鱼。
“谭大人,其实卑职这里倒是有个想法,有些冒险,就看县尊大人敢不敢做了。”
宋小鱼笑着说道,他倒是不介意帮对方一把,若能顺利的进入安阳郡,也算结下一个善缘,对他百利而无一害。
“快快道来。”谭鸿儒喜出望外。
“卑职这段时间,仔细的观察了临安的地理环境,发现本地依山傍水,水流清澈,卑职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养桑育苗,坝上栽种桑树,河中养殖鱼类,养殖与丝绸协同发展。可以由县衙出钱,帮助一部分商户农民富裕起来,只要百姓有钱,税收自然水涨船高,此乃上策。”
谭鸿儒人真的听着,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认可了宋小鱼的说法。
只是这些回报周期过长,纵然能成,他的心中也不太愿意尝试,毕竟哪个人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呢?
“那中策呢?”谭鸿儒虚心的请教道。
“临安县不是有很多赌馆么?为祸乡里的毒瘤,令多少百姓倾家荡产,大人何不查封,一方面可以创收,成为政绩,另一方面亦是造福百姓之举。”
宋小鱼压低了声音道:“大人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