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定国权妃 > 第三百七十四章 筵席会散,情却不散!

第三百七十四章 筵席会散,情却不散! (第2/2页)

严防当地官员包庇,每一个被查实的都要有非常实在的证据,并且按照情节严重程度,

进行低等商户、抄家、财产充公、商人降级、流放、砍头等不同罪行的惩罚。

将那些优质商户提起来,鼓励他们与朝廷合作,以后也将会在各处的互市上进行首要考虑。

受那些恶劣商户及富户欺辱的百姓们,终于真心的挺起腰杆,再不怕官商勾结,他们有冤就伸,被辱就告,倒是让朝廷的职能部门有了应有的样子。

这一切尘埃落定后,到了皇上的棺椁入陵的日子,最终定庙号太祖,谥号“昭元大圣仁皇帝”,前无古人的风光大葬,举国哀悼守孝三年。

忙完最紧要的国事,忙完皇上的丧礼,太子唐萧云在早朝上被满朝文武请求即皇帝位。

他并没有让众朝臣三请,沉默许久后,点头答应,着礼部挑选合适的日子行登基大典,一切流程从简。

到了登基这日,待繁复的礼仪终于结束后,他宣布了先皇留下来的圣旨。

封姑苏贺家三房贺立邦为第一代定国公,其子贺宇宁为第二代定国公,

待贺家第三代贺暄和成人礼后封为定国公府世子,贺家国公之爵位世袭罔替。

在一片震惊声中,他将为何会封姑苏贺家三房的理由通传大烨全境,

将贺家这几代在这近三十年内所做的贡献,以及对国家的牺牲毫无保留的公之于众。

不仅如此,还将定国夫人现任廉亲王妃贺琼羽与廉亲王唐萧逸,这些年为大烨所做的能说之事一并公之于众。

唐萧云认为,这都是应该的,他们为大烨所做出的的努力和牺牲应该被民众铭记。

所有事迹都非常详细,不仅如此还将这些事迹全部落于纸上,送往各地,由各地官府告知民众们知晓,他要让贺家的精神被后世传颂。

一切真相大白,贺家人前赴后继的付出,不仅成功守国,还终被国家、世人正名,贺家人的事迹传遍大烨内外。

先皇的圣旨是经过再三考量做出的决定,毕竟贺宇靖夫妻也是为国而亡,贺宇靖离世前有官职品级。

根据贺家人丁情况,最终将贺暄和定为继承国公的人选,一方面是因为贺家只有他一个嫡长孙,另一方面也是弥补贺宇靖夫妻之意。

至于贺宇庭,他虽多年也是为国奔波,但始终是被保护的对象,再一个就是当日他面见皇上时,表达了要将姑苏贺府振兴之意。

所以贺宇庭成为了贺家姑苏老宅的族长,重续了贺家族谱,将二房所有有罪之人剔除名列。

新皇的郑重操作,使得廉亲王府重新在大烨百姓心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仅如此,定国夫人也从开始的被质疑到现在的全民赞许。

特别是女子、妇人,多是以她为表率,很多听了她事迹的人都改变了自己的格局观,遇事多从大局角度出发,倒是成为了一股难得的风气。

在这之后,新皇又将此次大烨危机之时,那些上阵杀敌的将士,以及在京城殚精竭虑的老臣们全都封赏一遍。

戎老将军、贺老将军以及楚大人得到了大烨皇朝首次发出的《丹书铁券》,他们为大烨付出的一生应被记入大烨史册。

新皇登基没有一项是用于皇室的政令,全都是为那些对大烨朝有大贡献的人正名、封赏。

他的举动不仅赢得了朝廷的一致认同,还让原本担心新朝接续的百姓们放下了一直提着的心。

随着圣旨的封爵,朝廷给定国公府在京城赐下了国公门庭应有规制的府邸。

那府邸是贺宇庭亲自接下又转交给现任廉亲王唐萧逸了,他们在京城的事了后,就会回姑苏,所以请他转交给贺琼羽保管。

贺家二房除了祁氏以及她生的孩子全被牵连外,其余庶支被查清与叛国无任何关联的人,均被释放。

二房老太爷贺立定原属同罪,但因其在得知真相后,坚守节操,大义灭亲,全力相助正义,又念其重病缠身,故不再定罪,让其安度晚年。

当这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现无主人在府的姑苏贺家,迎来了久违的亲人贺宇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