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队形排列 (第2/2页)
马腾顿了一下,问道:“将军可知步兵的特点为何?”
叶将军自然是知道的,便道:“步兵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能攻能守,特别是善于越险登高。
能克服各种地形的障碍,且能进行较为持续的战斗。”
马腾笑着点点头,又问:“那将军可知骑兵又有何特点?”
“骑兵的特点是迅速,灵活、冲击力强,善于进行长途的迫袭。”叶将军道。
一个将军在指挥作战时,了解兵种的特点,是最基本的要求。
马腾听了,道:“正是这样。在一场战斗中,如何充分发挥三个兵种的长处而避其短处。
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使三者进行最佳的组合,协同作战,从而形成最大的集团战斗力。这常常是制定各种阵法的主要内容。”
“马先生说得极是!”叶将军适时道。
“其三,还要适应与利用地形。
在广阔的战场上作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条件,根据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而进行的不同安排与部署,就是使用不同的阵法。
从战略的观点把不同的地区分为争地、交地、衢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种。
上战场后所间临的区域性地形又分为六种——通、挂、支、隘、险、远,
根据六种地形,主将排兵布阵必须不同,方能取胜。
所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各种阵法的制定,无不遵循这一原则。”
叶将军点点头,表示赞同。
“其四,适应敌情变化。战争中敌情千变万化,军队的部署必须适应这些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敌方的攻守态势、兵种构成、主要兵器,战斗力素质等因素的不同,都可以采用不同的阵法。
即使在一场战斗中,如果敌情发生了变化,也应当采用相应的阵法。”
叶将军道:“既然阵法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以后叶某还得在这方面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只是这布阵一节,想必会有许多讲究吧?”
马腾答道:“是的。阵法可谓千变万化,但无论如何布阵,阵式如何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所谓‘因地,因敌,令阵’;‘凡阵,行唯疏,战唯密,兵唯杂。’”
“不知马先生可否详细说明?”叶将军问道。
“就是说,首先要根据地形与敌情决定采取何种阵法,在布阵时要注意行列疏散,交战时兵力宜密集,兵器的配备宜多样。
行列宜疏散,是说在士兵之间、行列与行列之间不能太密,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各种兵器才能施展,队形才有可能变化。”
叶将军挑眉:“哦?那什么样的间隔最合适?”
“一般来讲,每步兵一人,占地两步;骑兵一人,占地四步。
除了从士兵的位、行、列这种关系来看之外,从全军的角度讲,整体的布置也应有一定的距离。
一个完整的阵式往往可以分为阵头、阵腹、阵翼、阵尾四个部分。
阵头是全阵的前锋或前卫队,阵腹是全阵的主力或总预备队,阵翼是用以掩护中央主力和对敌实施迂回或突袭的机动兵力,阵尾是全阵后方或侧后方的警戒部队。”
“叶某不才,不知这四个部分之间该如何分布?”
“这四个部分之间,阵头不宜远过,阵尾必识变更,阵腹最须实整,阵翼筹使轻凌。
这样,全阵就能灵活机动,离散聚合,有条不紊。
兵力宜密集,是指作战时之所以能形成一支整体的打击力量,靠的是有机的整体战斗力而不是单兵攻杀的战斗力。
这其中包括各兵种的密切配合,也包括各营队、各小阵之间的联系支援、左右照应、内外配合。
只有阵中有阵,队中有队,才能达到一阵被破,诸阵相救。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根据需要而进行战术的集中、分散、填补与转移。
至于‘兵唯杂’,就是要配合各种功能的武器。
在阵的运用上,马某强调‘阵无定形’。
阵,巧也,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阵法的巧妙,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阵法进行灵活运用,不能强执一图、机械执行。
只有既讲究阵图,又能临阵变通,才算掌握了阵无定形、运用阵法的奥妙。”
语毕,马腾问叶将军:“将军,刚才马某讲阵法之时,看到将军正在苦思冥想,不知所为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