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天下混乱贤良忧 局势危急君臣愁 (第1/2页)
那时,在新王朝内部,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认清天下大势,和形势的发展趋势的,远不止大司马、“二征将军”严尤一人。
大司空议曹史(最高监察府议论科科员)范升,是代郡人,一向很得大司空王邑的信任。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忧国忧民,对新王朝内忧外患不断,日渐困窘的处境,忧虑不安。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见新王朝反叛蜂起,局势越来越危急,更加忧心如焚。
范升遂再次觐见大司空(最高监察长)王邑,向王邑提出签呈,阐述自己的建议说道:
“大司空大人啊:
属下曾经听圣贤先哲,教诲说道,作儿子的,不挑拨离间父母之间的感情,才可以称为孝子。作臣子的,不诋毁、侮慢和欺骗君王,才称为忠臣。
而今,朝中的文武百官,却不分是非曲直,异口同声地一致歌颂皇帝陛下,神圣睿智、高瞻远瞩,赞扬阁下,英明果决、无私无畏,一秉大公。
然而,神圣睿智、高瞻远瞩的意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英明果决、无私无畏的意思,是无所不闻,无所畏忌。
然而,依照而今天下的局势发展状况看来,究竟是如何的情形呢?
朝廷实际的情况,比日月挂在天上,还要看得明显万分,比雷霆万钧的降临,还要令人,震撼不已。
皇帝陛下,口口声声号称,没有看见什么乱象,天下一片太平;阁下也跟着陛下,随声附和道,听不到什么怨声载道的语言,如今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君臣皆是如此混沌,那么,善良无辜的穷苦百姓,将到哪里,去求救,呼唤苍天的拯救呢?
大司空阁下,如果心里认为,朝廷的施政措施,都是对的,而不开口,这样做,过失还小;
如果阁下心里认为,陛下的施政措施,明明白白是错的,而依然奉命,去盲目执行,那么阁下的过失,就很大很大了。
属下大胆地以为,两者之中,大司空阁下,你一定居于,其中的一项。
属下担心的是,大司空大人啊,恐怕到了最后,这就怪不得,天下无辜凄苦的黎民百姓,要把所有的怨怒和仇恨,统统集中到大司空大人,您一个人的身上了。
皇帝陛下一直坚定地认为,远方的叛逆(指匈奴汗国,西域各国,西南夷等)不服从,是朝廷当今最大的忧虑。
属下却私下认为,国内百姓的不满怨恨和愤怒反抗,才是最值得朝廷,特别担心留意的。
现在,几乎朝廷的所有施政措施,理政举动,都不合时宜,与事实完全抵触;所决定的任何事情,都跟常理,和百姓的愿望完全相反。
在翻车的道路上,加速奔驰,在失败的轨迹上,步步跟进,一种必然降临的灾祸,如果爆发得越晚,就越是可怕,令人震撼;爆发得越迟,灾祸的程度,将更加恐怖。
而今,正逢一年开始的春季,正是一年之中,抢种忙收的重要季节,决定官吏百姓一年的生计和国家安稳大计。
所以,抢种忙收,耕种养殖,这应该是朝廷和百姓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朝廷和百姓的生死存亡了。
可是如今,朝廷君臣,却不顾农事的重要与艰辛,反而征调丁壮,到远方服役,远征蛮荒僻壤。出征将士和输送供应的穷苦百姓,连粗劣的饭菜,都不够吃。
如今,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野草也被百姓吃尽。粮谷价格猛涨,一斛竟高达,数千钱之多。
低级官吏士大夫和全国百姓,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将不愿意再做,国家的百姓,已经不再是,朝廷的牢固基石了。人人都将成为新室的公敌。
属下私下担心,恐怕不久,胡人、貊人,就要来把守,未央宫的宫阙,而青州、徐州等地的强盗匪徒,就要进入宫廷的帷帐了。
在下有一番非常重要的话语,可以解除,天下官吏百姓倒悬的痛苦,免除民众的窘迫处境。
因为涉及的内容实在较多,涉及面实在太广,无法用简洁的文字,尽情表达清楚,属下的解救措施。
属下请求司空大人,能够礼贤下士,抽空召见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僚属,属下我愿意,当面毫无保留地,尽情地陈述,我心中的想法和措施,拯救帝国,于危难之中。”
接到范升签呈,大司空王邑震撼不已。
大司空王邑,颟顸糊涂,死心塌地地效忠王莽,盲目崇拜王莽的才干和能力,害怕触怒王莽,只知道秉承王莽的意志办事。
接到大司空议曹史范升请求面见,畅谈国家大事的请求以后,大司空王邑,不喜反忧,沉吟道:
“陛下英明睿智,机智过人,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开国君王,圣明天子。
朝廷面临的这点,小小的磨难挫折,有什么不能够克服的呢?何须我们这些,卑微蠢笨的臣子瞎操心呢?
万一触怒臣上奏陛下,岂不是会吃不了兜着走吗?我还是循规蹈矩地办事和处理政务吧,何必让陛下不省心呢?
陛下不是常常教诲我们,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超越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吗?
何况如今,陛下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廷的权力,拥有了发号施令的至高无上权利。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想有所作为,也恐怕会遭受,陛下的猜忌啊!
我作为一个臣子,按照陛下的发号施令,去贯彻皇帝旨意,顺利地落实实施朝廷法令规章,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就行了。何必要强行出头,触怒陛下,惹陛下不高兴呢?”
与朝中明哲保身的文武大臣一样,大司空王邑也认为,没有必要,向王莽提出意见和建议。
大司空王邑深知,与皇帝的政见不一,最终的结局,就是遭受皇帝的猜忌,被贬斥驱逐。
对大司空议曹史范升等属下,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大司空王邑,根本不予理会。
大司空王邑,遂向议曹史范升道歉,推脱说道:
“范大人,你的真知灼见,王邑非常敬佩!
无奈如今,朝廷事务繁多,某人领受的改制重任繁重,恐怕没有机会,去听取接纳大人的意见了,请大人见谅!”
王邑知道王莽,疑心很重,皇帝的耳目众多,自己身边人,也并不保险可靠,不肯私下接见范升,听取范升的意见,落下私议朝政的罪名。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得到消息,更加绝望,不敢再向自己的上司大司空王邑,进言进谏,只能够与同僚私下议论道:
“诸君:
朝中衮衮诸公,诸位公卿大臣,大都颟顸愚蠢,只有国师公、大司空诸位三公大臣,还算明智清醒。
如今,大司空大人,担心受到皇帝训斥,不肯接受属下诤言,我们人微言轻,还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同僚深以为然道:
“议曹史大人言之极当!三公四辅大人,都如此尸位素餐,我们这些僚属,人微言轻,也只有得过且过,听天由命了。”
就这样,新王朝在上位掌舵的人,日益糊涂昏聩,一个个刚愎自用,不恤民情;在下位的人,新王朝的贤良士大夫,却锥心沥血,痛彻心扉,贡献无门。
新王朝大臣,保住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要紧,歌功颂德、阿谀奉迎之风,更加盛行。
以王莽为首的新王朝君臣,都自以为是,拒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新王朝帝国的战车,只有向无底的深渊,加速滑去,无人能够阻止。
眼见公卿大臣,纷纷以谄媚君王上司为能事,新王朝的地方官吏,郡国守令等,也纷纷仿效。
翼平郡(山东省寿光县)连率(郡守)田况等地方官吏,尤其熟知,新王朝君臣的特殊喜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