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壮心不已暮年至 后继无人夕阳西 (第1/2页)
看到太师王舜之死,王莽突然忧上心来,想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禁懊恼不已,自言自语道:
“岁月易老,芳年易逝。
朕如今,已经日渐衰老,而储君未立,大业后继无人。朕应该尽早考虑,帝国的接班人问题了。”
可惜的是,王莽与他的原配夫人王皇后(王静烟)所生的几个孩子,都不太争气。
想到死去的长子王宇,次子王获,和健在的几个孩子,王莽叹惋不已,很有些悲伤和气馁。
王莽最心爱的老大王宇、和桀骜不驯的老二王获,都因为作奸犯科,违法乱纪,忤逆不孝,而因此送命。
老三王安呢,又是一个有些呆傻的纨绔子弟。只有老四王临,稍稍有点长进。
“唉,大新帝国的重任,朕能够安安心心地,托付给老四吗?老四的才干智慧,能够顺利地担当如此发扬光大新室的重任吗?”
王莽对他自己做出的决定,对他自己的儿子老四王临,都没有了信心。
整整苦苦地思考了好些日子,王莽才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决定马上下旨,封老四王临,为新室太子,并为太子王临,设置师、友,各四人,作为师傅、友人,以教育辅佐好太子。
太子师、友的俸禄,比照大夫的级别发给,王莽希望太子的属官,都能够尽心尽力地,辅佐好太子。
可是,王莽对他自己的安排,还是非常不放心,又开始了详尽的安排和布置。
不久,王莽下旨,任命前大司徒马宫,为师疑;前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这就是太子四师。
王莽又下旨,任命前尚书令唐林,为胥附;愽士李充,为犇走(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这就是太子四友。
王莽又下旨,设置师友祭酒、侍中祭酒、谏议祭酒,以及《六经》祭酒各一人,总共设置有九个祭酒。九个祭酒的俸禄,按照上卿的待遇,发给他们官俸。六经祭酒反别为:
琅邪左咸,是负责为太子讲解《春秋》的祭酒;
颍川满昌,是负责为太子讲解《诗经》的祭酒;
长安国由,是负责为太子讲解《易经》的祭酒;
平阳唐昌,是负责为太子讲解《书经》的祭酒;
沛郡陈咸,是负责为太子讲解《礼经》的祭酒;
涿郡崔发,是负责为太子讲解《乐经》的祭酒。
王莽还特别派遣谒者,持安车印绶,立即前往楚国,去邀请大儒龚胜出山,担任太子王临的师友祭酒。
王莽衷心希望,他精心选用的这些贤良士大夫,当代大儒,能够不辜负他的重托,担当起辅佐新室储君,太子王临的重任。
安排好四儿子王临晋升太子的大事,任命完太子王临的辅佐、担任太子王临师友官职的贤臣以后,王莽的焦虑心情,才终于稍稍地减轻了一些。
接连的几天几夜,都在为国事、政事,担忧和操劳,王莽感到自己,有些心力憔悴了。
睡意慢慢地涌了上来,王莽趴在御案上,打算稍稍,小憩一会。不知不觉中,王莽就趴在案上,开始打起盹来。
周围的宦臣侍卫,侍中王邑、小黄门肉墩等亲近侍从,乐得清闲一小会,都偷偷地溜出大殿,谈天说地、忙里偷闲去了。
突然,一阵惊悸,把王莽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王莽睡眼惺忪,有些茫然,又下意识地拿起,手边的奏章,继续批阅起来。
迷迷糊糊地坐在御案前,批阅奏章,王莽总觉得,自己有些神情恍惚,有些头脑昏昏,不能够集中自己的精力。
王莽无奈地放下奏章,连饮了几口西蜀雅安郡进贡茶叶泡制的温茶水,王莽的精神,才终于稍稍振奋了一些。
不由自主地,王莽又思索起烦心的国事来,自言自语道:
“朕真是命苦啊!真的很有些,自讨苦吃啊!
朕当初渴望的皇帝宝座,如今终于踏踏实实地落到了朕的屁股底下,却并没有令朕的心里,感到踏实,感到满足,感到惬意啊!
皇帝宝座,不仅没有给朕,带来快乐和安逸,反而给朕,带来了无数的烦恼和忧虑。
有谁知道,朕时时刻刻都在担心,是否能够保住,朕的这个皇帝宝座,传之于千秋万代呢?
难道不会有阴谋家,觊觎朕的宝座吗?
朕如今,就如同躺在了火山口上,上下不得,坐卧不宁,芒刺在背。有谁能够体会,朕的这种感受呢?
悔不当初啊!
朕被攀龙附凤的臣属们,拥上皇帝高位,朕还能够,回到从前那种逍遥自在的美好日子吗?
恐怕到了如今,朕即使想禅让退位,重新将皇帝之位,交还给刘氏手中,也已经无法办到了啊!”
想着,想着,王莽就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太子王临。
知子莫若父。想起四儿子太子王临的表现,王莽不禁有些失望,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
“唉,维持和振兴新兴帝国的重任,太子能够顺利担当,能够维持住朕的千秋大业吗?
太子懦弱无能,喜欢寻欢作乐,眼高手低,才干不足,令人惋惜叹惋。
如果没有贤明的大臣士大夫,大力襄助、辅佐与支持太子,太子怎么能行啊?
要让太子顺利完成,增强新王朝的影响力、号召力向心力的重任,是多么困难啊!
朕什么时候,才能够对太子彻底放心啊!
如今,已经是事不宜迟了啊!
现在,朕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全心全意、忠心耿耿地辅佐太子的忠心大臣,贤明士大夫。
可是,让朕放心、安心的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贤明士大夫,究竟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呢?”
王莽越想越烦恼,越想越忧郁。
王莽又连饮了几口浓茶,努力振作起自己的精神。王莽开始一边思索着,一边开始书写起招贤的圣旨。
王莽希望,能够迅速召集天下的贤士大儒,担负起辅佐帝国储君的重任。
然而,王莽为太子王临,延请师友所走的第一步棋,就遭受了挫折。
不久,王莽所派遣的数位钦差大臣,驾着四匹马的安车,雷厉风行地从京师常安,出发了。
钦差大臣们,带着新王朝皇帝的诏书和印信,前往全国各郡各封国,去召请、迎接天下知名的儒家大儒,贤明士大夫,前往京师常安,去辅佐新王朝太子。
钦差大臣前行的第一站,就到了彭城(江苏省徐州市)。
钦差大臣王侃,打算在大儒龚胜的家里,拜授龚胜,为师友祭酒,迎接龚胜,上京任职。
当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邪郡人邴汉,都因为不满,大司马王莽的专权,而上书太皇太后,请求辞职,退休回家。
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此举,去除了王莽擅权的障碍,正中王莽的心意,王莽当即答应。
当时,王莽就请太皇太后颁布策书,诏令龚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说道:
“两位爱卿:
哀家实在不忍心,用官职上的事务,来烦扰两位年高德劭的贤明士大夫。
请你们两位大夫,好自为之,修养自己的品德,严守正道,以终天年吧!”
汉朝廷对龚胜、邴汉两位大夫,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遣送他们,回家养老。
那时,得知新王朝的钦差大臣王侃一行,到达彭城以后,彭城郡太守、县府高级官员、三老、郡县属官、行义等人,包括龚胜的弟子一千多人,都到大儒龚胜所住的街巷,去隆重迎接,钦差大臣王侃。
大家把聆听钦差大臣王侃,当面宣读皇帝的诏书,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钦差大臣王侃,当初打算,让龚胜亲自站在大门外面,见识这个盛大的场面,恭恭敬敬地接受皇帝的圣旨。
不料,龚胜坚守气节,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忠于汉室的志向,向王莽这一个大新王朝皇帝,表示归顺。
于是,龚胜声称,自己的病情十分严重,不便接受新皇帝聘请的旨意。
龚胜吩咐亲人,把他的病床,放到卧室门西侧的南窗之下,把他的头部,朝向东方。
家人们慎重其事地给龚胜穿上,当初大汉朝廷光禄大夫的官服,如同当初,儒家始祖孔圣人生病,别人来探望时的装束一样。
钦差大臣王侃,知道皇帝尊敬龚胜,不敢违背王莽的旨意,不好强迫他。
钦差大臣王侃,只好无可奈何把王莽的诏书、师友祭酒的绶带及师友祭酒的印信,交给龚胜。
钦差大臣王侃还把皇帝赏赐龚胜的四匹马驾的安车,也安放在院子里。
钦差大臣王侃上前,恭恭敬敬地向龚胜致意说:
“先生啊:
圣明的新朝未曾忘记先生。朝廷制度的厘订,还没有最终完成,等待先生前去主持。
陛下谦虚地请教先生您,运用怎样的治国之道,才能够安定天下,使天下太平呢?”
龚胜谦逊地推脱道:
“钦差大人:
老夫向来愚昧,迟钝,不受人重视。
加上如今,老夫年纪老迈,而又身染重病,命在旦夕。哪里能够想到什么治国的良策呢?
如果老夫如今拖着病体,随钦差大臣阁下上道,一定死在途中,有伤陛下爱贤的英明,实在是极端无益!
请大人体谅老夫的困难处境,不要逼迫龚胜!”
钦差大臣王侃要挟着,继续劝说龚胜,甚至要把印信,强行佩戴到他的身上去,希望能够让龚胜高兴地答应。
龚胜却总是拒绝,坚决地予以推辞。
钦差大臣王侃最终无计可施,只好停留下来,并飞马奏报王莽道:
“陛下:
现在正值盛夏,天气酷热,龚胜先生确实有病,又缺少气力。
是不是可以等到秋季凉爽时,再请龚胜先生动身,上京呢?请陛下指示!”
王莽当然不愿,被人说成不近人情,有伤他爱贤的英明,于是下诏允许。
钦差大臣王侃每隔五天,就与郡太守等官员一道,去问候龚胜的起居和身体,关怀无微不至。
钦差大臣王侃与郡太守等官员一道,还说服龚胜的两个儿子以及龚胜的学生高晖说:
“诸位少爷:
朝廷这么虚心地用爵位和封地,等待龚先生前往首都常安任职,担任师友祭酒,辅佐太子,实在是皇恩浩荡。
龚胜先生虽然身患疾病,但也应该移住到驿站官舍里去,表示确有应征进京的诚意。
这样做,先生必将为后代子孙,留下封爵和采邑等巨大的家产,先生何乐而不为呢?”
高晖等人,把钦差大臣王侃的话转告龚胜。龚胜自己知道推辞,已经没有用了,便对高晖等弟子说:
“孩子啊:
我接受大汉朝廷的厚恩,无法报答。而今,我年已衰老,随时都会埋入地下。
从道义出发,岂可以一身而侍奉两姓君王呢?在地下我将如何去面对故主呢?”
龚胜于是吩咐儿子们为自己准备后事说:
“孩子们啊:
我意已决。我死了以后,衣服只要能够包住身体,就够了,棺材只要能够包住衣服,就够了。
不要像时下流行的风俗一样举行厚葬,在墓上动土,种植松柏,建立祠堂!”
叮嘱完后事,龚胜知道自己无法拒绝新王朝的强行征召,就不再喝水吃饭。
历时十四日,龚胜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九岁。
一代有节操的士大夫龚胜,就这样用死亡,拒绝了新王朝当权分子高官厚禄的诱惑。
新王朝有气节的士大夫,高山仰止,景慕不已。
王莽一心一意,下旨征召的全国有名望的贤良人士,儒家大儒,还有琅邪郡人纪逡、齐郡人薛方、太原郡人郇越和郇相、沛郡人唐林和唐尊等贤明士大夫。
他们都以深明儒家经典,行为谨慎端正而闻名当世,受到人们的尊敬,也受到了王莽的重视。
纪逡、唐林、唐尊等士大夫,最后都接受王莽的征召,在新王朝作官,被封侯爵,受到王莽的崇信,历任公卿,得以位尊权贵。
唐林曾经多次上书,规劝王莽,纠正朝廷的过失,有忠诚正直的品质。
唐尊则身着破衣服,脚穿磨出洞的鞋子,假冒俭朴,自命清高,享受虚名。
郇相则是王莽的太子王临的四友之一。
郇相去世以后,太子王临派人,赠送随葬的衣被给郇相。郇相的儿子手攀棺木,拒绝太子王临的赏赐恩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