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翟太守大兴义兵摄皇帝惊惶应对 (第1/2页)
西羌叛乱刚刚平定不久,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大郡东郡,又爆发了以郡太守翟义等人为首,起兵反叛摄皇帝王莽,公开声讨摄皇帝王莽,擅权的大事。
东郡太守翟义等,举兵反叛朝廷,天下震动。官吏百姓,人心惶惶,恐惧不安。全国动乱的端倪,越发明显。
东郡太守翟义是成帝宰相翟方进之子。当时,翟义正担任东郡太守,把东郡治理得路不拾遗,一向很得东郡民心。
东郡太守翟义,作为享受汉朝廷恩典的前宰相翟方进的儿子,一直以忠于大汉皇帝为旗帜,维护君权的神圣。
翟义对摄皇帝王莽,罔顾天心民意,倒行逆施地进行改制,在朝廷专权,试图谋逆的行为,很是怨恨不满。
此时,王莽的货币改革,弄得天怒人怨。对王莽治理,怨恨不满的官吏百姓,日渐增多。
翟义见形势,对反莽越来越有利,就与他姐姐翟茵的儿子,自己的外甥,上蔡人陈丰等人密谋,准备集合志同道合的英雄豪杰,出兵讨贼,驱逐王莽,立刘氏宗族子弟为帝。
翟义与外甥陈丰,秘密商议,义愤填膺地说道:
“孩子啊,我们翟家,几代人都享受着,汉朝廷的恩赐,我常思,报答皇恩。
如今,新都侯王莽,代理皇位,称摄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违背了先皇的恩惠。
王莽故意在皇族中,挑选一个幼年孩子,称为‘孺子’,封为皇太子;假托周公辅佐成王的作法,以试探天下人心。
舅舅预料,我们大汉王朝,如今可说是,危在旦夕,王莽的篡位之心更加明显。他最终,必然会取代我大汉王朝,自立为帝。如今的种种迹象,已经非常显著了。
而今,皇族衰弱,外戚专横,西京长安以外,又没有一个强大的封国,可以与王莽抗衡。天下人全都低头,顺从新都侯王莽的权威,没有人能够想到,去挽救国家的灾难。
我有幸,是先宰相的儿子,如今又是,一个大郡的郡守,父子都深受大汉王朝的厚恩,有义务为国家,讨伐叛贼,驱除奸佞,使国家重归安定。
我打算,发动军队西进,诛杀不应当代理皇位的人,而另行选择辅助,一个贤明的皇族子弟,继位皇帝。
即使到了最后,翟某不自量力,事情最终不能成功,但为国而死,身虽埋葬,名却长存,我还可以,无愧于先帝于地下。
如今,我准备立即行动起来,反抗谋逆的假皇帝。孩子啊,你肯追随我吗?”
陈丰那时,才刚刚十八岁,他勇猛强壮,而又年青气盛,抱着耿耿忠心,对舅舅翟义说道:
“舅舅一心为国,驱逐谋逆之臣。孩儿怎么贪生怕死,能够不为国家铲除奸佞助力呢?舅舅请放心,孩儿愿意帮助舅舅,组织青年壮士,配合舅舅出兵。”
陈丰一口答应了舅舅翟义的要求。有了帮手,翟义信心更足,于是抓紧时间,寻找志同道合的盟友。
不久,东郡太守翟义,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等人,志同道合,秘密结成了联盟,决心用武力,反抗摄皇帝王莽的擅权误国。
起先,东郡太守翟义,与外甥陈丰、东郡都尉刘宇秘密商议,把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等,作为外援,抓住立秋都试的大好机会,掌控郡县大军,发动反叛行动。
居摄二年(公元7年)立秋日这天到了,按照汉朝廷历来的规矩,东郡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检阅地方军队的秋阅大典都试。
东郡太守翟义,与外甥陈丰、东郡都尉刘宇,抓住都试有利时机,果断采取了行动。
观县县令王卓,不肯跟随翟义反叛。翟义率领亲信的部属将领,当即斩杀了观县县令王卓,用以祭旗。
观县县令王卓被杀,东郡官吏将士,皆惊恐不已,只得选择,投降翟义。
东郡太守翟义,遂趁机控制了本郡所辖的战车、骑兵、弓箭手等奔命部队,兵威强大。
接着,东郡太守翟义,又与严乡侯刘信、武平侯刘璜兄弟配合,征召郡中勇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反抗大军。义军部署训练将帅,准备直接派郡县军队,攻击京师长安,直捣王莽老巢。
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当时接替,被哀帝陷害至死的东平王刘云,受封为新的东平王。
得知东郡太守翟义,与父亲严乡侯刘信,在东郡举义的消息,东平王刘匡,也起兵响应,参与了翟义率领的反抗大军。
不久,东郡太守翟义,与严乡侯刘信的军队,以及刘信的儿子东平王刘匡的东平国卫戍部队,合兵为一处,共同拥立刘匡之父严乡侯刘信,为大汉皇帝。
东郡太守翟义,十分清楚,宣传声威的作用。于是,东郡太守翟义,乃自称大司马,兼柱天大将军,以号令天下。
讨伐大军,发布文告,通报各郡、各封国,檄文指出:
“布告天下官吏百姓:
摄皇帝王莽逆贼,罪恶滔天!他不仅擅权误国,还用鸩酒,毒死我大汉孝平皇帝,自己代理皇位。
摄皇帝王莽的险恶面目,已经昭然若揭,就在于篡夺我大汉朝廷的皇位,颠覆大汉社稷。
现在,圣明的天子,已经在东郡,正式即位,当共同代天行罚,惩治恶贼叛逆!
望我大汉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贤明士大夫,顺应形势,群起响应新君号召,灭亡王莽这个,篡夺皇位的大汉逆贼!”
大司马,兼柱天大将军翟义的文告,发布以后,全国各郡、各封国,都知道了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起兵反莽的消息。
天下震动,民心骚然,反莽力量,迅速集结起来。
当翟义的讨莽大军,抵达山阳(河南省修武县)之时,反莽大军的人马,已经有十余万人,声势更加浩大。
摄皇帝王莽,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
京师长安,未央宫白虎殿旁边的摄皇帝宫里,侍中王邑,正在向摄皇帝王莽,禀报翟义叛军的军情:
“摄皇帝陛下:
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父子,聚众反叛,正准备进犯京师,京师长安骚动,形势万分危急。
请摄皇帝下旨,及时应对。
男奴发现,反贼翟义、严乡侯刘信父子,首倡的这次反叛,规模大大超过了当初,安众侯刘崇兄弟,发动的叛乱。
长安三辅的赵朋、霍鸿等乱臣贼子,也趁火打劫,响应反贼翟义、严乡侯刘信父子,发动反叛行动,直接威胁京畿三辅的安全,形势十分危急。
请摄皇帝陛下,尽快下旨,予以剿灭。”
闻听前宰相翟方进的儿子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父子,领导的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叛,摄皇帝王莽大惊失色,有些惊慌失措。
为了挽救面临的危局,王莽故作镇静,决定紧急召集自己的亲信大臣,前来商讨对策,于是急忙吩咐王邑道:
“侍中大人:
请立即通知太保大人,羲和大人,太中大夫严大人,御史大夫甄大人,右将军大人等诸位大人,前来摄殿,协商紧急军情。”
得到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父子,以及赵朋、霍鸿等人发动反叛,声讨自己的消息,王莽寝食难安,惊慌失措,急忙心急火燎地向王邑下令道。
“谨遵摄皇帝陛下旨意。”侍中王邑,急匆匆地走了下去,去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平叛事宜。
听到东郡翟义、严乡侯刘信父子起兵的消息,王莽惊惶不安,忧心如焚,一时之间,焦头烂额,不知所措,连饭都吃不下了。
未央宫白虎殿旁的摄宫中,王莽焦躁不安地走个不停,絮絮叨叨地对着侍卫大臣叫喊道:
“这可怎么办啊?这可怎么办啊!予将怎样设计,去剿灭这帮无法无天的叛贼呢?”
面对东郡的反叛,摄皇帝王莽忧心忡忡、焦头烂额、惊惶不安的表现,也迅速传到了太皇太后陛下耳朵里。
长乐宫里,太皇太后王政君,对侄子王莽,面对反叛束手无策的焦虑处境,非常同情,感慨地对身边的侍从胡逊,胡宝宝等说道:
“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哀家虽然是一个女人,也知道摄皇帝,必定会因翟义、刘信的反叛,而惶恐不安,吓得要死。
今天的情形,不容乐观啊!哀家一定要叮嘱巨君,保持冷静,不要乱了阵脚。”
听到王莽的召唤以后,王氏至亲太保王舜,侍中王邑,丕进侯王寻和亲信大臣右将军甄邯,御史大夫甄丰,羲和刘歆,太中大夫严尤等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地到了摄皇帝摄殿里,与摄皇帝王莽一道,商量平叛之策。
看着摄殿中,济济一堂,王莽的焦躁情绪,稍稍缓解了一些,渐渐终于镇定了下来。
王莽走到大殿中央的位置,脸色严肃地坐下,与文武大臣紧急商议,准备任命自己的的亲信同党,前去讨伐反叛的翟义、刘信。
还好,与亲信大臣的商议,十分顺利,王莽重新恢复了自信。王莽威严地看着庭下的众臣,信心十足地发布摄令道:
“诸位卿家:
朝廷不幸,叛逆丛生,祸乱天下,残害众生。刘崇刚灭,翟义又起。逆贼不灭,天下不宁,纵贼不除,祸乱不尽。
予决定,迅速派兵,诛灭恶贼,恶贼不尽,不许收兵。
兹任命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
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
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
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虎贲将军;
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
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
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
七位卿家,由你们各人,自己选择部属将领,挑选良辰吉日,准备出军讨贼。
予建议诸君,最好选择,函谷关以西地区的将领,担任校尉和军吏,以免将领们,临阵脱逃,投降叛逆,扰乱军心。
至于士卒的选择,最好由你们的部下将领,在函谷关以东地区的郡县,进行选择。
予将给予你们充分的权力,让各郡临时召集的地方部队,同归你们指挥调遣。
诸位爱卿,务必要立即出军,向翟义、刘信这伙反叛恶贼,发动攻击,迅速将叛贼斩杀殆尽,不给叛逆,以任何喘息之机,以免贼势猖狂,难以收拾。”
“万岁!万岁!摄皇帝万岁!臣等对天发誓,一定誓死报国,痛歼逆贼,报答摄皇帝恩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