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山野百姓颂莽恩 贤良之士揭玄机 (第2/2页)
御史大夫甄丰,迅速召集部属御史,商讨对策,对丁璇等部属御史们说道:
“诸君:
广平国丞相班稚,琅邪郡太守公孙闳,与安汉公大人异心,不肯与朝廷,保持步调一致,公开散布妖言惑众,非议中央,不肯弘扬正气,彰显圣朝的美德。
甄某认为,对这一类言行,必须严厉打击,以儆效尤。诸君以为如何呢?”
“甄大人说得很对。凡是与太傅大人意见不一致的,必是异类,人人得而诛之。”
丁璇等御史赞同道。
于是,御史大夫甄丰,专门秘密派遣属下御史丁璇等人,前往广平国、琅邪郡两地,暗示当地的官吏和平民,上书朝廷,举报弹劾两人贪腐乱政。
很快,弹劾广平国丞相班稚,琅邪郡太守公孙闳的奏章,就上传到了京师长安。
御史大夫甄丰,见状大喜,就将官吏百姓,弹劾两人的情况,奏报小皇帝刘衎道:
“陛下:
如今在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安汉公大人的英明治理下,我朝是国运昌隆,天下太平,野无遗贤,路不拾遗,正是亘古未见的太平盛世。
琅邪郡太守公孙闳,不识时务,却故意伪造,灾害变异的消息,污蔑圣朝,惑乱人心。
广平国丞相班稚,也拒绝向朝廷报告,天下发生的祥瑞,不知弘扬正气,可谓不识大体。
臣等认为,他们二人嫉恨,两位陛下和安汉公治理的圣政,都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必须严厉惩处。”
小皇帝刘衎,不明真相,闻听御史大夫甄丰等大臣的奏报以后,勃然愤怒,对三公四辅等大臣说道:
“甄大人说得很对。这两个懵懂糊涂的家伙,怎么如此,不识大体呢?
在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大人的治理下,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公孙闳、班稚,这两位朝廷重臣,身为朝廷的封疆大吏,却不能够,与朝廷保持高度的一致,就是心怀异心啊!
朕不明白,如今天下大治,怎么竟然会有人,如此不明事理,污蔑毁谤太皇太后和安汉公大人的威望,和治理的伟大功绩呢?
诸位三公大臣,请你们放心!
朕请示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大人后,必将会对这两个,是非不分的家伙,严厉惩治!”
小皇帝刘衎,迅速派御史大夫甄丰等大臣,将官吏和平民,上书弹劾公孙闳、班稚的这件事,请示到了太皇太后那里。
听了御史大夫甄丰的汇报,和小皇帝刘衎的意见以后,太皇太后也对公孙闳、班稚的言行举止,大不满意。
太皇太后十分生气,声色俱厉地对着进宫拜见的文武大臣说道:
“诸位公卿大臣:
皇帝年幼,帝国衰微。如今朝廷,之所以重归正轨,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都赖安汉公大人的公正治理!
哀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小人、邪人,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故意损害大汉帝国的声威,损伤安汉公大人公正无私治理的声誉。
哀家以为,凡是诽谤朝廷德政,污蔑安汉公大人,美好品德的人,都应受到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但是,不宣扬朝廷圣政,不肯赞扬安汉公美德的人,应该跟故意伪造,灾害消息,妖言惑众的人,分别对待,分开进行处罚,以示公平公正。
广平国丞相班稚,是后宫有贤德的姬妾的家人,也是哀家所哀怜的人。
班稚不肯宣扬,大汉朝廷圣政,没有歌颂安汉公大人的美德,虽然情节可恨,但情有可原,请不要对他,从重处罚。”
“谨遵太皇太后陛下旨意。”小皇帝刘衎,不敢违背太皇太后的旨意。
于是,朝廷有关部门,单独逮捕琅邪郡太守公孙闳,关入诏狱,很快审判诛杀。
得知琅邪郡太守公孙闳,被朝廷诛杀的消息,广平国丞相班稚,内心十分恐惧:
“哎呀,大事不好。我不肯配合朝廷,歌功颂德,弘扬圣朝的美德,歌颂安汉公功绩的言行,已经触怒了当权人士。”
班稚十分清楚,琅邪郡太守公孙闳遭祸的缘由,自省大惊道。
为了避祸,广平国丞相班稚,迅速上书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衎,请求饶恕道:
“陛下:
臣愚昧浑沌,孤陋寡闻,年老糊涂,头脑发昏。
臣世受国恩,却不能够宣扬,圣朝的美德,实在有负两位陛下的圣恩,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请求陛下恕罪!
臣愿立即缴回,封国丞相的印信,到长安去当延陵园郎,掌守成帝陵寝,以反省自己的罪行,向上天赎罪。”
看到受到太皇太后庇护的广平国丞相班稚,也屈服了,王莽的怒气,稍稍平息,对侍中王邑说道:
“皇帝陛下,虽年纪青青,对吾人百依百顺,似乎没有心机,但皇帝的心里,却是明明白白的。
如果吾人,做得实在太过分,恐怕也会招惹皇帝和大臣的众怒的。”
王莽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决定借着太皇太后的名义,饶恕广平国丞相班稚。
果然,接到广平国丞相班稚,上书请罪的奏章后,小皇帝刘衎,对班稚的遭遇,十分同情:
“朕也知道,广平国丞相班稚,琅邪郡太守公孙闳,两人被指控的罪状,其实是非常牵强的。
他俩究竟是得罪了谁,才落得如此结局,朕心里,当然十分清楚。
然而,如今朝廷,由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当家作主,朕能够怎么样呢?”
小皇帝刘衎,并不笨,虽然在心里,十分s同情两人,却不敢公开表露自己的一点意见。
刘衎随即同太皇太后一道下旨,批准了广平国丞相班稚的辞职申请。
蒙大汉朝廷,最高精神领袖太皇太后的关照恩准,广平国丞相班稚,终于得以逃过一劫,侥幸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