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五十六回 王莽掌权威天下 百姓感恩齐欢腾

第五十六回 王莽掌权威天下 百姓感恩齐欢腾 (第2/2页)

现在,臣殷切地希望太皇太后陛下,仅对孔光等大臣论功行赏,暂时抛开臣王莽的微小功劳不论。

臣能够位居大司马之职,也是来自于英明的太皇太后陛下的提携、信任和支持。臣只是做了一点分内之事,功劳微薄,不值一提。

请太皇太后理解臣的心意,不要将臣与诸位大臣并列在一起,进行奖励,以免臣心中不安,内心有愧。”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接到大司马王莽的辞谢奏章以后,立即马不停蹄地给太皇太后送去。

读到王莽谦逊退让的辞谢奏章,太皇太后感动不已,对王莽的谦逊更加赞赏,很是高兴。

太皇太后对着前来送达辞谢奏章的侍中、奉车都尉甄邯等臣子,称赞王莽道:

“诸君,大司马不居功自傲,非常难得。有大司马这样的良臣辅佐,何忧天下不治呢?”

“太皇太后陛下英明!

大司马大人立下的功绩,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德所致。请太皇太后陛下务必下诏,表彰大司马大人的美德。”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称赞并建议太皇太后道。

于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再次下诏,表彰大司马王莽立下的功劳说道:

“侍中、奉车都尉甄大人说得很对。《尚书》上不是说:‘不偏向,不结党,圣王之道,宽广坦荡’吗?

麻烦侍中大人,传朕口谕:

大司马阁下,你有安定宗庙,兴复社稷的大功。哀家不能因为你,是哀家的骨肉亲戚,就遮盖隐讳你的赫赫功勋,不加宣扬褒奖。

请大司马阁下勉强接受朝廷给予的赏赐,不要再推辞拒绝了吧!”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得到太皇太后懿旨,急忙前去向王莽传达。

大司马王莽,依然不愿意接受太皇太后的赏赐,自称有病,不肯上朝领赏。

王莽还四次上书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刘衎),坚持辞让“安汉公”这个公爵爵位。

大司马王莽称病,不上朝领赏,处理朝廷政事,可带来了大麻烦。

在职的朝廷三公等文武百官,知道朝廷理政的规矩,是大司马当家作主,作出决策,处理政事之时,都不敢自作主张,做出决定。

大汉朝廷的政事,没有大司马王莽开口,一下子无人决策做主,立即陷入了停顿延误之中。

“太皇太后陛下:

大司马大人为了拒绝朝廷赏赐,不上朝理事,导致政事停顿,文武大臣请太皇太后颁布旨意,请求大司马大人上朝理事。”胡宝宝禀报道。

太皇太后听了,心里十分着急。

太皇太后的左右侍卫臣子,十分了解王莽的心思。宦者令(都管)胡逊,代表侍卫诸臣,向太皇太后建议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大司马谦虚退让,有周公等古贤人的节操。请陛下不要强行改变大司马谦让的心意,还是论功行赏,先行奖励赏赐太傅孔大人等有功大臣吧!”

太皇太后同意道:

“胡大人说得很对!

大司马谦虚退让,只有周公等古贤人良弼,才有如此高尚的节操,朕怎么能够强迫大司马,改变自己的伟大志向呢?朕允许大司马大人辞让恩赏。”

接到太皇太后同意辞让恩赏的懿旨,王莽这才答应,起床办事。

元始元年(公元1年)二月二十八日,太皇太后下诏道:

“诏命:

当初,孔光、王舜、甄丰、甄邯诸位大臣,与大司马大人一道定计,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国策。最终,汉朝廷才得以拨乱反正,安定社稷,功劳卓著。

为了表彰功臣们的功勋,奖励良善,弘扬浩然正气,兹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保;均增加采邑民户到万户。

任命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广阳侯。

以上三位大臣,勤于王事,忠心耿耿,而又功勋显赫,分别授与四辅的职务,辅佐幼君,治理朝政。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封为承阳侯。”

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四人再次受封,大家感激至极,叩头而泣。

然而,当太师孔光等四人接受封赏以后,大司马王莽,却并未像当初答应的那样,上朝理事。

大家心里都十分疑惑惶恐,心不自安。

太师孔光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十分清楚王莽的心思。

太师孔光隐隐有些不安,就亲自前往长乐宫,去向太皇太后进言道:

“陛下:

大司马大人虽然有克己谦让的美德,不愿意接受朝廷的赏赐,但朝廷对应当表彰奖励的功臣,还是应及时恰当地加以封赏才是。

以此表明,朝廷重视元勋的功劳,奖善罚恶之意,不要让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失望!”

太皇太后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王莽的心思:

“巨君这小子,又在玩小把戏了。我们是姑侄,要避什么嫌疑,有什么话不能够对姑姑说的呢?为什么要惺惺作态,让人摸不着头脑呢?”

“太皇太后陛下!

那是大司马大人克己谦逊。大司马大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不谋私利,怎么会像那些沽名钓誉的贪婪之徒一样,肆意抢功呢?”

太师孔光为王莽辩护道。

“还是太师大人了解巨君。四辅就像桌子的四脚,缺一不可。

正好,四辅之位还有一个空缺,可以妥善地安置大司马大人。”

太皇太后于是再次下诏道:

“大司马莽治理王事,忠心耿耿,功勋赫赫,乃治国安邦的良臣,拨乱反正的贤弼。

虽然大司马谦逊退让,多次表示,不肯接受朝廷的赏赐封爵,但朝廷自有奖善罚恶、陟罚臧否的原则和规矩。

兹任命大司马、新都侯莽,为太傅,为四辅之首,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

增加‘安汉公’的采邑民户,到二万八千户。钦此!”

王莽接到太皇太后恩赏的懿旨,更加惶恐。不得已,王莽只得起来,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

但王莽态度十分坚定,坚持拒绝接受增加的“安汉公”的采邑民户。

王莽专门上书太皇太后,感谢朝廷的赏赐信任,向太皇太后谦辞封土道:

“陛下:

臣饱受皇恩浩荡,诚惶诚恐,十分内愧。近年来,朝廷不幸,四海动荡,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令人伤悲惋惜。

臣如今位居首辅之位,却没有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天下百姓满意。

臣愿意等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百姓家家自足富裕,丰衣足食之时,再接受朝廷增加的采邑民户的赏赐。

莽是一片赤诚,并无半点虚情假意,请太皇太后陛下明鉴,同意臣的请求。”

王莽越是谦逊退让,汉朝廷文武大臣越是据理力争,太皇太后一时左右为难,不能够决定。

见王莽竭力推辞,太皇太后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当着王莽之面,向文武大臣下诏说道:

“诸君:

安汉公与朕约定,要等到全国百姓,家家丰衣足食之后,才接受皇帝的赏赐。

安汉公大人的这种高风亮节,哀家十分欣赏赞叹,决定答应他的请求。

请诸位臣僚,暂时听从安汉公大人的谦让意见吧!以免伤害安汉公的自谦之心。

等到百姓家家富裕富足,丰衣足食时,请大司徒、大司空等诸位三公四辅大人,再行奏报,哀家将再此审视安汉公大人的功绩,给予应得的赏赐表彰。

到那时,哀家将评估安汉公大人对帝国的贡献,适当增加安汉公的俸禄和赏赐,甚至达到原来的两倍赏赐也没有问题,以奖励安汉公的赫赫功勋。

事情就这样处理。大家不要再议了。”

王莽急忙出班,感谢太皇太后,提出建议道:

“多谢太皇太后陛下理解臣的心意,感谢太皇太后陛下对臣的信任和赏赐。

实际上,臣在大司马职位上所取得的那些微小功绩,都是太皇太后陛下领导有方的结果,离不开朝中大臣和宗室外戚的大力支持。

臣请求太皇太后陛下,搁置对臣的封赏以后,不要忘记了大家的功劳。

臣建议,请太皇太后陛下,先行褒奖和赏赐宗室外戚和文武大臣为是。

如此,臣才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朝廷的赏赐,不受良心的折磨。”

太皇太后听后,赞赏不已,称赞王莽道:

“大司马大人大公无私,以天下为重,谦逊退让的品格,有周公的风范。

大司马大人建议赏赐有功的文武大臣和宗室外戚,是顾全大局、不忘本的表现。

哀帝继位以来,一直宠信奸佞,苛待宗室外戚,贤良士大夫,朕一直引以为憾,渴望改变,但一直苦无良机。

大司马大人的建议十分合理,说到了朕的心坎上,着即实施,请有关部门拟定具体的恩赏细则。钦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