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五十五回 彭司空急流勇退 王司马独揽朝政

第五十五回 彭司空急流勇退 王司马独揽朝政 (第2/2页)

“不过,对于刘大人来说,大可不必担心。你与大司马大人,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

我彭宣就有些不同了,这就是我的心里,非常担心忧虑的原因。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实在是太了解大司马大人的个性秉行了,所以才忧心忡忡,很不放心。

大司马大人外表豁达,胸襟宽阔,实际上却心胸狭窄,不能够容人,对人冷酷无情,薄情寡义。

大司马大人永远也不会把我彭某,当成他的同一阵营的部属同志。

如果某一天,我彭宣不如大司马之意,岂不是就会大难临头了吗?

刘大人,你也应该十分清楚我彭宣的处境。

虽然仰仗太皇太后陛下的信任,我彭宣能够位列三公之位,实际上却无职无权,如同傀儡。

如今,我趁着与大司马大人还没有彻底翻脸,还是认清形势,急流勇退,以便保全自己吧!”

大司空彭宣忧心忡忡地向刘尧解释道。

“大人忧虑的是。属下不能够帮助大人,真是令人遗憾万分。”刘尧带着一些歉意说道。

“多谢刘大人!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最终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愿刘大人能够领悟这一点。

如果形势不对,但愿刘大人能够记住今天与彭某的谈话,急流勇退,保重自己。”大司空彭宣叮嘱刘尧道。

“多谢大司空大人提醒!大司空大人多多保重,我们后会有期。”刘尧说道。

不久,大司空彭宣就上书太皇太后,请求辞职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知道,朝廷的三公,就如同鼎的三只脚一样,一起承奉君王,匡扶社稷。

如果鼎的其中一只脚有了毛病,不能胜任,就会使鼎倾覆,倾倒里面的美食。

臣的资质浅薄,年纪又体迈,头脑昏乱,记忆力衰退,曾经疾病缠身,多次患病卧床。

臣私下担心臣身患疾病疗养,恐怕会贻误国家大事的正常运作,已经不适宜继续留在大司空的位置上,以免阻挠贤才上进之路,贻误国事。

臣愿意让贤,立即缴上大司空、长平侯的印信和绶带,辞去大司空之职。

请求太皇太后陛下,体谅臣多病多灾的身体,批准臣辞职退休,返回乡里,颐养天年。”

起初,看到大司空彭宣的辞职奏章以后,王莽十分高兴,对侍中王邑说道:

“侍中大人啊:

某正急需安插亲信同志,掌控朝政,革新弊政,彭宣就让出来了,真是天助我也!”

王莽正求之不得,立即准备报告太皇太后批准。

“哎呀,不好!朝廷三公,本是三位一体。彭宣这个老家伙,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向太皇太后陛下提出辞职。

这不是在向太皇太后陛下和大臣们表明,这个老家伙不愿与吾王莽合作,不屑为伍,看不起吾这个大司马吗?”

后来,王莽细细思量,有些多心了。他对大司空彭宣突然辞职的举动,开始不满意了:

“彭宣没有与某人商量,就主动请求退休一事,不是会让太皇太后陛下觉得,我王莽不能够容人吗?”

王莽越想,心里越不舒服,对彭宣有了成见。但最终还是向太皇太后上报了彭宣的辞职申请。

太皇太后感到有些遗憾,准备挽留彭宣,彭宣依然坚持辞职。

不久,太皇太后颁下策书,对彭宣善言抚慰:

“大司空彭宣,一贯忠心耿耿,尽忠职守,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主动提出让贤,令人敬佩。

念彭宣年老体衰,身体欠佳,特批准彭宣辞职的请求,着即免去大司空官职,返回自己的封国养老。

按朝廷历来的惯例,赐给彭宣黄金、安车、驷马等退休安家的物品,享受元老的待遇如故。钦此!”

当彭宣辞职回长平侯封国之时,王莽依然怒气未息,故意不给彭宣元老的待遇。

彭宣去意已决,却不以为意。他乐呵呵地向太皇太后和同僚部属告辞,毫无怨言地回到了自己的长平侯封国。

数年后,彭宣在自己的长平侯封国去世,躲过一劫,得以寿终正寝。

大司空彭宣主动辞职回家以后,大汉朝廷又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大司空位置。

大司马王莽当仁不让,加紧安插自己的亲信,占据大司空这个要职。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八月二十七日,朝廷下旨,任命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任命光禄勋、东海郡人马宫,为右将军;任命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

抚平侯、大司空王崇,是谏议大夫王吉之孙,御史大夫王骏之子。

王崇曾经历任刺史,郡守,御史大夫,大司农,卫尉,右将军等职位,很有理政经验。

扶德侯、右将军马宫,曾经历任侍郎,长史,刺史,太守,詹事,光禄勋等职,也是官场老臣。

当时,皇帝之位虚悬,这些举足轻重的大臣职位人选,实际上都是在大司马王莽的授意和安排之下,才得以在大汉朝廷通过任命的。

从此以后,汉朝廷中央朝廷里,几乎全由大司马王莽的亲信所控制。

王莽的权利更加巩固,王莽的核心地位开始确定。处理政事,王莽也更加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了。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空悬几月的汉朝廷皇帝之位,终于得以正式确立。

九月初一,太皇太后陛下颁布懿旨,同意中山王刘箕子入籍大宗,特改名刘衎,做汉成帝(刘骜)的嗣子,继承大汉帝位。

太皇太后陛下的懿旨颁布,意味着大汉朝廷幼帝刘箕子(刘衎)正式继位。大汉朝廷庚即下旨,宣布大赦天下。

刘箕子(刘衎),时年九岁,是被汉哀帝(刘欣)陷害至死的中山冯太后之孙,中山王刘兴之子,汉成帝刘骜的亲侄子。

中山王刘兴(汉平帝刘衎之父),与定陶王刘康(汉哀帝刘欣之父),都是汉成帝刘骜的异母弟。

刘箕子(刘衎)年纪幼小,无法掌管朝政。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诏令大司马王莽,统领文武百官,主持国政,负总责。

三公九卿等文武百官,各自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朝廷政事,全由大司马王莽最后裁决。

到了此时此刻,大司徒孔光这才意识到,汉朝廷局势有些不妙了,开始忧虑恐惧。

“哎呀,大事不好。大司马大人的权势日益上升,已经临驾于三公之上了。

我这个大司徒,已经成为傀儡,还有什么用呢?”大司徒孔光,忧心忡忡地对司徒府部属孔瑶抱怨说道。

“大司徒大人忧虑的是!

如今,汉朝廷上下,都是大司马大人的同志亲信,大司徒大人孤掌难鸣,恐怕是无计可施了。

大司徒大人,恐怕你已经没有能力,去制衡大司马大人,也已经没有办法,去制约大司马大人的权力了。

属下以为,为今之计,只有寻找自保之计。三十六计走为上,以退为进,事事顺从大司马大人。

如果如此操作,司徒大人或者能够度过一劫。”司徒府部属孔瑶建议孔光道。

“多谢大人指教!只有如此了。”大司徒孔光有些沮丧,后悔不已,“我孔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想不到最终也技不如人,遭人算计。

我立即上书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请求退休回家,或者能够像大人设计的那样,躲过一劫。”

大司徒孔光老奸巨猾,开始谋划保全自己。

王莽见大司徒孔光主动退却,请求退休回家,暗暗高兴,立即将大司徒孔光辞职此事,奏报太皇太后知道。

得到王莽的报告,太皇太后并不认同,于是诏王莽立即进宫,劝解王莽说道:

“巨君啊,大司徒孔光大人乃几朝老臣,才干卓绝,而又德高望重,身系国家安危。

如今幼帝继位,朝廷用人之际,怎么能够摒弃浪费这样一个优秀的贤才大儒,让大司徒辞职回家,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呢?”

起初,太皇太后并不同意大司徒孔光的辞职请求,与王莽协商道。

“如今看来,太皇太后对孔光依然信任,吾何不顺水推舟,竭力挽留孔光,留下尊贤的美名呢?”

王莽很清楚孔光在太皇太后心中的地位,不敢反对太皇太后的意见,只好向太皇太后建议道:

“太皇太后陛下英明。大司徒大人年老多病,而大司徒府公务繁多,恐怕会累坏了大司徒大人,伤害太皇太后爱护忠良大贤的好意。

臣侄的意思,是重新给大司徒大人,安排一个地位崇高,但稍稍清闲一些的职位,以免累坏了孔大人,伤害太皇太后陛下爱护贤良的美意。”

“巨君啊,你的意思朕懂。大司徒职位,的确公务繁多,很是累人,不太适合一个老人。

当初,哀帝忘恩负义,背叛大宗,朕反省施政得失,觉悟到就是没有为他配备一个好的师傅,教给他礼制原则,仁义礼法的缘故。

不如这样,如今皇帝年幼,需要接受正统的礼制礼法教育。应该为皇帝配置专门的师傅,辅导皇帝成长。

哀家以为,大司徒孔大人德高望重,博学多才,是朝廷有名的大儒,最为合适。巨君认为如何呢?”

太皇太后表态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深谋远虑,言之有理,考虑得十分周到,臣敬佩不已。

当初,没有教育好哀帝遵守大宗的礼制礼法原则,的确是我们的最大失误。

太师的地位非常崇高,的确是安置功臣大贤的好去处。臣没有意见。”

王莽见太皇太后同意孔光辞去大司徒之职,心内大喜,立即赞同道。

于是,太皇太后下旨,决定调任原大司徒孔光,为皇帝的太傅。

太傅位居四辅高位,兼任给事中之职,负责皇宫的宿卫、皇帝的供养,兼管禁中的官署门户、察看皇帝服饰、御用、食物等等,任务依然繁多。

太皇太后还根据王莽的建议,任命右将军马宫,接替孔光的职务,担任大司徒;任命光禄勋甄丰,接替马宫之职,为右将军。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十月十二日,大汉新皇帝刘箕子(刘衎)下旨,更改年号为“元始”,确定明年,为元始元年(公元1年)。

刘衎下旨,将先帝汉哀帝(刘欣),安葬在义陵,谥号为“孝哀皇帝”。

此时,距离汉哀帝刘欣驾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整整好几个月时间。

到了十月十二日落葬的这一天,刘欣的灵柩,才终于入土为安。

但汉朝廷清算汉哀帝的行动,并没有停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