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计谋 (第2/2页)
当年贾逵是帮助曹丕篡位的元勋,如今贾逵的儿子贾充也想当开国功臣,劝司马昭篡位。司马昭这时候想起了心中的偶像曹操。因此司马昭告诉贾充,曹操都不当皇帝,自己也不当。贾充多聪明,知道了司马昭有意让他儿子司马炎当皇帝。下一步该做什么,贾充心里有数了。
不过司马昭弑君这事在当时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最起码姜维即将借此机会再度北伐。这次北伐的经过,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实在体会不出做名人的感觉。在当下社会,有人为了出名疯狂的拉低下限,类似优衣库事件层出不穷。当我们感慨世风日下的时候,其实在古代人们为了出名往往能干出更疯狂的事情来。
古代世俗之人追求的是名利。名利名利,名在利前。比如说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那真是为了出名无所不用其极。牺牲掉自己老婆的性命和自己的一条胳膊,就为了杀掉天下闻名的庆忌。要离跟庆忌无冤无仇,而且庆忌对要离还不错。要离杀庆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出名。直到要离成功之后,才发现这个feel并不是那么的爽。要离突然发现这笔买卖做赔了,因此愤然自尽。
具体到《三国演义》里,有的人面对千军万马愤然杀了上去,结果一战成名,比如赵云。有的人也面对千军万马愤然杀了上去,结果身首异处,比如刘辟。今天说的这位为了出名而拼了的,叫做王瓘。在姜维七伐中原的战争中,王瓘作为光彩熠熠的搅局者,完全掩盖住了姜维和邓艾的光芒。
且说司马昭弑君,姜维借机兴师问罪。蜀军兵分三路,活化石廖化走的是当年魏延看好的子午谷,厌战情绪高涨的张翼走骆谷,姜维亲自走斜谷。要说魏、蜀连年征战,蜀国处于攻势,魏国属于守势。蜀国六出祁山、六伐中原没能占领魏国寸土,反倒是魏国把边界推进到了祁山,这还真是莫大的讽刺。想当初邓艾神龙见首不见尾,姜维屡屡失利。真当两人正儿八经交手之后,姜维发现邓艾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对付。一向心高气傲的邓艾也发现姜维不愧是武侯亲传弟子,简直是全能小超人。这样一来,姜维北伐信心日增,而邓艾对于如何防守反而没了主意。比如这次吧,明知道蜀军三路而来,邓艾却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这个时候,魏国参军王瓘闪亮登场。
王瓘是个想出名想疯了的人。一般做参军的,都善于出谋划策,比如当年的马谡。王瓘想出了一个干掉姜维一战成名的好主意。前文中我们知道有个忠于曹髦的大臣叫王经,在司马昭弑君之后,王经被司马昭灭族。王瓘就自称是王经的侄子,到姜维那里诈降。
姜维很高兴啊,与王瓘推心置腹,还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押运蜀军粮草。这回王瓘心情爽极了,蜀军的粮草在自己手中,那就等于捏住了蜀军的命门。
就没人发现王瓘是诈降吗?当然有。此人就是夏侯霸。夏侯霸找到姜维,一口咬定王瓘是诈降。虽然夏侯霸当年跟王瓘、王经都没交情,但是从来没听说过王经有王瓘这么个侄子。夏侯霸是张飞的小舅子,这么隐蔽的关系蜀国人都知道。王瓘是王经的侄子魏国的大将都不知道,可见夏侯霸判断的靠谱。
在当时蜀军阵营中,能跟上姜维思路的,也就是夏侯霸一个人。姜维对夏侯霸说,王瓘肯定是诈降。司马昭灭了王经全族,怎么可能留下一个在外带兵的侄子。之所以不戳穿他,那是为了将计就计。换句话说,王瓘在以为姜维中计而沾沾自喜的同时,他也正在姜维的计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