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情况不明 (第2/2页)
独一无二的文字狱
其实要说起文字狱,历朝历代都是很敏感的话题。言论相对宽松的时代,还就算是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和统治者特别没文化的元朝。历史上但凡有文字大狱出现,那就是一场血腥的杀戮。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那就是一场浩劫。但是因为文字狱而让皇帝流血牺牲的故事,还就是魏国皇帝曹髦一个。
曹髦其实是个聪明的皇帝,只不过他的对手过于强大,除了司马昭这个人精之外,他还要对付钟会、贾充等狠角色。相比之下,东吴皇帝孙休要面对的孙綝就单纯多了。孙綝的党羽也没有入流的角色。所以孙休成功了,曹髦一直都没成功。其实一开始曹髦是想学刘禅来着,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叛逆期少年,曹髦隐忍的很不容易。但是司马昭俨然没有要死的迹象,司马昭倒也罢了,其实曹髦曾经多次找到过灭掉司马昭的机会。关键是当年那些忠臣之子贾充、钟会太难对付,总会在关键时刻提醒司马昭,让曹髦屡屡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比如说这回吧,邓艾在祁山被姜维打得狼狈不堪。但是关键时刻,随随便便一个反间计就让刘禅召回了姜维。于是邓艾赶紧把消息告诉司马昭,蜀国君臣相疑,快完蛋了。司马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灭国之功,当即就要放大招去灭了蜀国。假如司马昭就这么去伐蜀,就要面临着两个选择。带不带曹髦?如果带着曹髦,那姜维和夏侯霸一定会在曹髦身上大作文章。到时候司马昭会非常的被动。如果不带曹髦,那对于曹髦来说就是个机会。
但是司马昭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司马昭内心有个偶像,就是曹操。司马昭想重走曹操路,但是他现在只是个侯爷,离王位还远,因此司马昭迫切的希望有军功,灭蜀就是个机遇。
这时候,贾充再度站出来提醒司马昭,蜀国此时还不能灭。为啥呢?因为曹髦不老实,他敢写诗表达对和谐社会的不满。
原来魏国曾经出现过一次所谓的祥瑞,一条龙在井中出现。过去来说,一般这种祥瑞出现,都是普天同庆,全国同嗨的场面。就在百官作贺的时候,魏国皇帝曹髦给大家泼冷水,说这不是祥瑞
这回事大了。心里不爽一边发泄去,瞎发朋友圈,出事了吧。司马昭一看这诗就怒了,骂他是泥鳅、鳝鱼没关系。重点是最后一句:“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这是要找机会发难的节奏。司马昭心里清楚,这事如果不杀曹髦,早晚会被曹髦所杀。但是曹髦好歹也是魏国皇帝,因为文字狱杀皇帝,闻所未闻啊。司马昭把这个关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贾充。贾充一琢磨,皇帝可不是杀着玩的。没人敢动司马昭,可敢动贾充的有的是。因此贾充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成济、成倅俩兄弟。成倅情况不明,成济可是个非常想为司马昭做出成绩的愣头青。即便是这样,总不能进宫把皇帝薅出来一刀剁了吧。因此司马昭决定往死里欺负曹髦,逼曹髦先动手。
曹髦已经二十岁了,完成了由叛逆期向青春期的过渡。叛逆期的曹髦一点都不叛逆,青春期的曹髦也一点都不青春。上朝的时候,司马昭带把剑耀武扬威的进殿找茬。曹髦一贯很乖,从他身上找茬太难了。毕竟曹髦想着“藏牙伏爪甲”,慢慢跟司马昭玩。司马昭想了半天,就来这个吧。
司马昭问了一句经典的找茬语:你瞅啥?(原文:视吾何为?)曹髦当然不敢说瞅你咋地?因此曹髦低下头默默无语。接着司马昭的同党要求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曹髦还是不说话。司马昭趁机继续找茬,说咋的?不同意?曹髦终于开口了,说谁敢不同意啊。接着司马昭冷笑一声,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