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分家缘由 (第1/2页)
至于刘氏为何对三叔朱有道有如此大的怨气,还要从朱稷一家被分家开始说起。
话说男主外,女主内,朱老爷子一生英豪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朱老爷子的发妻王氏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一生的执念便是子孙后代出现一个读书人,可以光耀门楣。
这里说的读书人可不是说的那些酸儒腐儒,百无一用的书生。在这个世界读书不仅是步入仕途的阶梯,还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在这个存在超凡之力的世界,伟力归于自身。读书可以养浩然之气,文章可以镇国,诗词可以杀敌,更可以庇护祖宗不受幽冥之苦。
老大和老二也就是朱稷的父亲和二叔,不是读书的料子,一看见文字就头晕眼花,昏昏欲睡。到是舞枪弄棒的时候,精神奕奕,神采飞扬。使得朱老太的满腔的希望付之流水,只剩下浓浓的失望。但是毕竟是自己生的儿子,有什么办法呢。最后只得放弃,让两个儿子跟着朱老爷子习武。
朱老爷子年轻时厉害,是因为天赋异禀,天生神力。也没什么高深的传承,只是在县城当差时,一时心善救了一个濒死的乞丐,得到一门粗浅的导引之术。至于武功招式,只有朝廷衙役统一教授的一套捕神刀法,名字高大上,其实就是基础刀法。
练成之后也就能欺负欺负普通地痞流氓,朱老爷子之所以能够出头当上捕头,还是因为为人豪爽,又聪明勤快得到上一代老捕头的欣赏,收为徒弟,传授了自己的拿手绝活战刑帖。别看这功法的名字不怎么样,确实大名鼎鼎朝廷用于制衡武林的六扇门的秘传功法,好像越厉害的功法名字越朴素。老捕头因公负伤,又为朝廷操劳一生,六扇门关爱属下,最后给了个闲职在县衙养老。
没想到在这偏僻的地方遇见朱老爷子的良才,十分高兴,能为朝廷发现遗珠,也是一件幸事。就保举了朱老爷子进入六扇门,哪想到考核时遇到意外,衙门的情报出了错,低估了这伙贼人的实力。朱老爷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也伤了根本,错过了更进一步的机会。幸亏朝廷给的抚恤很高,老爷子就用这笔金钱在下河村置了产业。
朱老爷子是练武之人,虽然读书要比普通的武夫有出息,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能跟自己练武,还是很开心的,奈何老大和老二练武的资质也不高,最后只学了个大概,也就是俗称的庄稼把式。
幸好在文武两方面资质不高的两个儿子在其他方面还算开窍,老大精于木工,好禽兽;老二力气大,打铁方面很有天赋,也算为两个孩子找到了饭折。
三岁看老,又本着多子多福的朴素理念,后面朱老爷夫妻俩又孕育了二子,不说别的,单说相貌就深得朱老太的喜欢。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二人长得跟朱老太十分像,不想老大老二随他爹长得五大三粗的,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料。
没有让朱老太失望,在三叔四岁多的时候,就展露出读书的天赋,喜好文学,记忆超群。朱老太大喜过望,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了三叔朱有道的身上。而后更是在十五岁的时候考上了童生,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至于四叔朱有德,虽然也不好读书,但习武的天赋比两个哥哥要好,也能识文断字,所以就接了老爷子的班,到县衙当差去了。
父母在不远游。在古代,以孝治国,父母健在不止不远游,还不能分家,否则就是不孝,还要拉到衙门治罪。还未分家时,家里的事务都由朱老太做主,每一房的收入先要归公,然后再从朱老太那里领取月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