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舞弊 (第2/2页)
要说贾家,那就相当于寇家和太子的关系,是先皇指派给老皇帝的帮手,但是贾家自己不争气,子嗣不丰不说,还一个个肥头大耳,不学无术,能用的人就没几个。
“事情主要还是傅斌查,贾家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顾若薇和韩子越交换了一个眼神,齐齐点头。
可惜旅游虽然开心,但一来一回好几个月,要和叶之璟分开,这快乐就被冲淡了不少。
“唉,我尽量早点回来,回来的时候给你少捎带一点儿土特产。”顾若薇看着叶之璟道。
叶之璟状似无意,问:“你和哪位大人一起去?”
“傅斌。”顾若薇回答。
“韩子越去吗?”
顾若薇点头:“去啊。”
叶之璟:“韩家那么乱,他不留下料理吗?”
“韩家怎么了?”她没听说啊,顾若薇于是追问,“出了什么事情?”
叶之璟看着她,吐出两个字:“舞弊。”
韩子越因为学习不好,家里又是后妈,好久不回去,平日里也刻意避开了韩家的消息,更不用说主动和顾若薇说这些了。
“颍川韩氏,你应该听说过。”叶之璟问。
顾若薇点头,秋莹之前和她说过韩家的发家史,“说是书香门第,家里开书院的。”
“韩家买卖乡试的考题,被人上京告发了。”
乡试,又称“秋闱”,因其考试时间定在八月。每隔三年在各都护府的省会城市举行一次,相当于全省统一考试,参考者必须拥有秀才功名,考中了就会被称为举人。
到了举人这一步,就意味着他已经有了当官的资格,就算后面的会试和殿试考不上,也能在当地谋一个差事,正式入编,成为地方上的公务员。
语文课本里面有名的《范进中举》,说的就是范进反反复复考试,直到老了还没能考中举人的事情。
可见考试难度和读书人对其的疯狂。
会试的考题,由当地出题。
出题人可以是当地有名的文人,也可以是当地的掌权人。
比如顾若薇去了北庭大都护府,就可以亲自给当地出考题。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筛选符合当地情况的人才,比如西北的考题,就可以出:怎么防沙土啊?怎么种植耐旱耐寒作物啊等等。
坏处也很明显——很容易出现作弊的事情。
为了遏制这样的情况,会试和殿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凡考上了举人的,就要来京都,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出来之后不合格的,文章格外差的,一律剥夺功名,且所有经手他的文官都要被罢官。
不是贬官,而是直接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