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傅说之计 (第1/2页)
子昭听了大冢宰巫涌的提议颇感兴趣 ,问道 :"西昌王尚小,周太妃也不善练兵,这五千兵马从何而来?"
巫涌又禀道:"西昌王虽年仅八岁,但西昌土地肥沃,周太妃善理农事,连续三年稷米收成比别处都多了几成,边国小民都涌进了西崎城内,三年属民增加了三倍,已是大商第二大都城,现在刚好入冬,农户闲置,若此时征兵,加上之前西昌王带走了二千守城兵,凑足五千兵马,勉力能行"
大司马甘盘听了,马上反驳道:"臣认为大冢宰之计并不妥当,二千守城兵名约守城,自是不能轻易调离城池,剩下三千人马,皆要从农户中抽取 ,据臣所知,西崎城的人鱼龙混杂,多国民众皆有,若急征新军,一是不能直接上战场,二也保不齐招到他国细作,三,今年粮食本就紧张,战争如不能按原计划打完,就会严重影响来年春耕,得不尝失,四,最重要的是,即使以上条件都不存在,西昌王又如何肯出兵呢?"
子昭听了二人辨驳,都有几分道理,抬眼看不说话的傅说问:"丞相有什么意见吗?"
傅说摸了摸鼻子道:"回大王,臣在想几个问题,一,据大司马说,羌国往年并无主动帮羌族攻打我大商的先例,今年为何要这么做?
二、西昌王为何可以患养这么多私兵,若有心之人加以鼓动,随时都可以成为大商的另一个威胁!"
子昭不是很明白,众臣也议论纷纷,子昭问:"丞相这是何意?″
傅说想想道:"大王,天下合一才有皇帝,继而有王,大商既未统一天下,又何来二王分治之理,大王既然继位大商,西昌王就该自降为郡王,郡王乃一等爵位,私兵只许五百以类,城池该由大王派兵镇守,秽末需上供粮食以充国库。如是这样,大王可向西昌调走守城兵一千五百,再派一个将领过去征收新兵充当新的守城军,军权直接归大王统领,既防叛乱 ,又不失之前布局,还能抽出一千五百老兵增缓边关,一去一来,大王手中便多了三千兵马,无论是内忧外患 ,也有一博之力了!″
子昭听了这话,如提壶灌顶 ,大笑道:"丞相不愧有治天下之大材,随便几句话,便让孤感觉到 海岸河清,此计甚好!″
大冢宰心头大惊,马上荐言 道:"起奏大王,臣觉着丞相之言不可行,臣认为, 大王已继位三年,西昌王是先王唯一的血脈,这个西昌王也做了三年,西昌王这几年都并无过错,若此时降爵,定会引起西昌百姓的反对,引起不必要的内乱,丞相此计万不可行",开玩笑,他这些年辛苦扶持西崎城,只盼弄死子昭,他便带领群城奉西昌王为大王,国都直接建在西崎,他的子桐大王都不用过这盛都城来!
"这的确也是一个问题 ,这都过去三年了,此时若无正当理由 ,的确不好操办这件事 !"众臣议论纷纷。
子昭皱着眉头又看着傅说,傅说不慌不忙的道:"这有什么不好操办?一山难容二虎,一国 不容两王,西昌王仅八岁,操持这大小事务的必定另有其人,大王继位三年 ,连番遭到刺杀 ,至今没有抓到幕后真凶 ,难道他西昌王就不值得怀疑吗 ?大王若不幸遇害,得益的难道不是西昌王及他背后的人吗?凭此一条理由 ,足够让西昌王降下爵位,只有彻底消灭那些贼心不死的人的希望,大王才可能安享太平,只有大王平安 ,大商城得以安宁 ,众臣一心 ,才能抵御外敌侵扰,何况现在 ,的确需要他西昌王出力的时候了,郡王只是头衔小了点 ,并没有实际分走西昌王什么,百姓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 ,又怎么会关心谁是他们的大王 ?,因此,臣还是觉得臣的计策可行!″
"臣也觉得丞相大人的计策可行,臣附议"大司马甘盘,适时的出来助攻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