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又一次聚会 (第2/2页)
就比如计算机。
对,没错!段峰知道以后计算机是风口!学计算机以后肯定不愁找不到工作。房地产是风口,学建筑也不愁找工作!
问题是,段峰需要出去找工作?不会计算机,段峰拿钱砸也一样能砸出一个全国流行的网络游戏。会不会编程,对段峰来说又有什么打紧的?
那有钱人学什么专业呢?
当然是那些不太好找工作的学科,比如理论物理,社会学,哲学等。
比如万D校长,大学学的就是哲学。
哲学几乎是有钱人才会去学的专业。
因为这个专业太宏观,太宽泛,想靠这个专业学到的东西找工作,你就等着饿死吧!
什么样的人不需要找工作?自然是那些有钱人!
比如段峰。
但是段峰也不准备去学哲学这么摸不清头脑的学科,段峰想学的是工商管理,MBA,又或是金融财会之类的专业。
要么跟人有关,要么跟钱有关。
至于跟技术有关的事情,就不是段峰该操心的了。
而跟人跟钱有关的专业,大多都是文科类的,所以段峰就想着要么就读文科?
不过读文科的话就跟前世的轨迹完全偏移了。
前世段峰就是读的理科。
但是段峰转念一想,就算比别人多学了两年,真的能拼得过实验一中这群变态么?
与其被那些挠头的题目烦躁的抓耳挠腮,倒不如选择相对没有那么费脑子的文科。
文科是什么?不就是背嘛?!谁怕谁啊?!
带着阿Q精神的段峰,自顾自的点点头,似乎颇为认可自己英明的决定。
......
时间来到了1995年底,正值双旦之际。
准确的讲,现在还没有双旦的说法。
因为现在压根就不过圣诞节!
不仅街上没有五彩斑斓的圣诞装饰,就连各大商场也没有摆出圣诞促销的活动。
虽然不过圣诞,但是元旦还是要重视一下。
1995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段建桥又一次召集了段、孙两家的亲戚聚餐。
地点还是选择在了太子酒店。
段孙两家的这次聚会,距离上次已经有半年之久。
段家的家庭聚会比较频繁,其他两家在国庆中秋等节日都有聚会,不过段建桥在忙碌公司的事,没有参加罢了。
而对于孙家而言,半年一次的家庭聚会就有些多了。
孙家的亲戚们,往年哪怕是过年都不一定能聚的齐,又谈何中秋国庆?
这或许就是老人的价值所在。
老人在,家就不会散。
老人不在,亲戚之间各家有各家的事,自己忙自己的,也没个话事人能将他们聚在一起。
江城有句俗话说得好: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见鸟(江城话,意思是“了”)。
意思是第一代还是亲兄弟,第二代就是表兄弟了,到了第三代,就基本没联系了。
孙玉珍和她的哥哥们都还显得不生分。
但是到了段峰这一代,交流的就很少了。
而到了段峰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代,恐怕就和陌生人无异了。
记得有个学者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人,只有家,没有族。
只有自己的小家,至于你这个姓氏的族群,已经找不到了。
试问有几个人能说出你爷爷的爷爷的名字?
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各家的条件不会相差太远。
如果有一家发达了,当了高官或者巨富,纵使老人不在了,他也有能力把家族上上下下几十口,甚至几百口人聚集在一起。
孙家现在就是如此!
原本一年难得聚一回的孙家,今年破天荒的多聚了几次,还不就是因为段建桥?!
孙家的亲戚,得知段建桥包揽工程赚了钱,都眼巴巴的望着。
尤其是段峰的二舅孙德胜,早早的就把欠段建桥的500元钱给还了。
孙德胜主动还钱当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知道段建桥发家了,秉着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理念,期望着从段建桥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不,孙德胜一见到段建桥就跟见到亲人一样。
虽然他们本来也是亲人,但是往常可没见过他俩这么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