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二很得意! (第2/2页)
杜如晦一听,震惊道:“陛下!您是说这首诗是一个十八岁少年所作?这是天纵奇才啊!我大唐有大兴之兆!”
“呵呵!我大唐有大兴之兆!这话若是钦天监的李淳风说,朕也就信了,你又不会勘测星象、推演天机,何必挑着朕喜欢的话来说。”
李二虽然嘴上是埋怨,脸上却满是笑意。
杜如晦有些尴尬,干咳了两声说道:“陛下,臣这次求见,是想与您商议科举的事情。”
“恩?杜爱卿,莫非是对朕新添加的武举有什么不满吗?”
李二问道。
“回禀陛下,臣并非是对武举不满,而是觉得这武举不考文,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也可参加,有些不妥。”
“毕竟,武举是为我朝廷挑选武官,这武官必然是要能征善战,可以统帅千军的人才,只有武力,没有智谋,岂不是要带着我大唐的将士去送死?”
“不如这样,参加武举的考生,同时也要参加文举,不求有多少文采,至少要有一定的学问。”
杜如晦沉声说道。
杜如晦不愧是大唐的宰辅,提出的意见可谓是一针见血,李二听了不住的点头,只不过,能文能武的人才,又能有多少呢?
武举初开,就要求如此之高,定然会扫了武人的兴,同时,一些与程咬金相似的人才,也就失去了参加武举的机会。
“杜爱卿,朕其实也有对策,武举选拔出的人才,朕会集中起来让他们学习文字,当他们学会读书写字,才会重用他们。”
李二沉声道。
杜如晦道:“陛下,那些人都已经高中武举了,您再让他们学习文字,他们还会学习吗?到了那时,还有什么样的人,能够教授他们学习文字呢?”
这……
杜如晦的这番话,让李二都陷入了沉默,贤儿提出增加武举,并且又说出了解决的办法,李二本以为这是天衣无缝的妙策,谁曾想,漏洞如此之大。
唉!
贤儿到底是太年轻了,不过,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有不妥之处,太正常了。
若是事事都能完美,自己反倒是不信。
“杜爱卿,你说的很有道理,此事,朕会细细考虑的。”
李二沉声道。
“陛下,再有两个月秋季大考就要开始了,陛下若是不早做决定,臣担心到时会出乱子!”
杜如晦沉声道。
李二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决定,这时,程咬金走了进来,大大咧咧的说道:“杜大人你也在啊,陛下,一千玄甲军我已经准备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恩!
杜如晦听到李二让程咬金调动了一千玄甲军,当即问道:“陛下!这!您调集玄甲军要做什么?”
这时,李二眼前一亮,杜如晦刚才所说的那些问题,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能不能让杜如晦亲自去问李贤呢?
而且,让杜如晦这个宰辅亲自去考验李贤一番,自己也能更准确的知道李贤的真正实力。
“咳咳!杜爱卿,朕调集玄甲军,是要去一趟幽州,见悯农这首诗的作者,增加武举的事情,也是此人给朕提的意见,杜爱卿不如与朕同行,与他一同探讨此事,如何?”
李二干咳了两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