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2/2页)
这样一来,破局的方法也显而易见了:让百姓别在官府买粮,就可以了!
只要淮西的百姓能在一年之内,完全不从淮西地方官府买粮食,那等到了第二年,整个淮西的官场都会被血洗!
——因为在赵国,私自囤积粮草超过一万斤,是按谋逆判处的!
过去这些年,淮西地方官府一边免费收,一边收费卖,算是勉强维持住了平衡。
至于在此期间,各地官府把收上来的粮食放在粮仓里,恐怕也是没人敢举报。
可别人不敢,赵弘羽还能不敢?
赵弘羽都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了,还有什么人,能让赵弘羽觉得‘惹不起’?
笑话!
大赵肃王怎么样?
北魏公子又如何?
在赵弘羽面前,还不是被喷个狗血淋头?
和这些闻名天下的人民相比,区区县道官吏?
嘿!
县令、县丞什么的,赵弘羽也不是没杀过!
这样一来,问题的关键,就只剩下一点了。
不让百姓从官府手里买粮食!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饥肠辘辘的百姓,对官府手里的‘自家粮食’说不呢?
很简单:让赵西地界,出现除官府之外,第二个可以买到粮食的地方!
在现在这种局势下,能充当这个角色的,显然也只有赵弘羽。
换了别人,只怕官府稍微一恐吓,就要屁颠颠跑回内地去。
而淮西的百姓大都赤贫,根本无法拿出买粮食的钱。
从官府手里买粮食,也大概率是拿固定资产甚至人去换。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羽要想插足粮食生意,起码要做好一年之内血本无归的准备。
因为只有在明年春天,把手里的粮食免费借给百姓,才能让各地官府今年收上来的粮食囤在手里。
到时候赵弘羽一封奏折递到朝廷,淮西官场一洗牌,百姓才能摆脱地方官府的剥削。
这样算下来,起码要等明年秋收,赵弘羽借出去的粮食才有可能收回来,甚至只是收回来一部分。
“不能再拖了。”
“得尽快开始搞钱了。”
现在,赵弘羽手上还有些钱,维持一千人的亲瞫队,半年内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明年春天之前,赵弘羽就要斥巨资,从其他地方买来一批粮食。
这笔钱,需要赵弘羽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并在明年春天之前凑出来。
“春天之前……”
“不行,时间还是太紧。”
“得多争取点时间。”
“发一封讣告,在淮泗严格禁止粮食靡费,应该能有点用。”
拿定了主意,赵弘羽便坐回书桌前,在一份油黄色的粗麻布上,一字一句写了起来。
在这封讣告被发出之后,淮泗县方圆数十里的范围,酒肆、饭馆等场所几乎通通停止了营业。
赵弘羽也成功的将‘淮泗百姓断粮’的时间,给延后到了第二年五月。
但赵弘羽没想到的是:这个完全出于政治考量的举动,居然让此次魏—赵外交,出现了最为关键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