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明柱国:高阳侯,孙承宗 (第1/2页)
一代英主皇太极,雄才大略。
革旧迎新。
在建奴八旗的基础上面,又增设了汉军八旗,充实【盛州】的军力,为入主中原而做准备。
又依据大明官制,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加强了君主的至高地位。
继而又将当初拥立他的三大贝勒势力一一铲除,消灭,使得他的权势得到空前的强化。
又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独主政务。
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
.......
一次次的变革,让【盛州】的国力渐渐的强盛起来。
他们打服了朝鲜李氏王朝。
又将蒙古林丹汗大败之。
回顾历史,纵然是苏成睿也不得不承认,建奴【盛州】部落,能够一统中原,也是有必然原因存在的。
初代君主努尔哈赤英明神武,于乱世之中,奋力打拼出一方基业,而他的后继子孙,如皇太极,多尔衮,又是雄才大略之辈,三代的努力和谋划,方才得以入主中原。
建国立朝。
之后,称霸中原三百多年。
不得不说,成功绝对不只是运气,还需要有自我的牺牲精神。
一代摄政王多尔衮,极具传奇色彩。
一代大盛的英主皇太极去世之后,在皇位的争夺战中,大皇子豪格和多尔衮互不相让,差点儿升级为武力争斗。
为了【盛州】入主中原的霸业,最终他不得不放弃武力称帝,选择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
他作为摄政王,掌控大权。
他的牺牲,换来的是和平的皇权交替,从而保存了实力。
【太和殿】
早朝仍旧在继续......
诸位文武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讨论着建奴入侵的解决方式。
有主战派的,有保守派的,还有人居然又提及“南迁”的。
大家各说各的,都有几分道理。
“皇上。”
“建奴乃是我大明的生死劲敌,如今他们胆敢兴兵来犯,臣愿意请命出征,荡平建奴,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臣愿立下军令状。”
一员老将军,突然出列,拱手,说道。
【高阳侯】孙承宗。
曾担任太傅。
文渊阁大学士。
此人可谓是大明的一方擎天柱石,护国功勋之人,居功至伟,曾经担任辽东督师,打造辽东防线,压得建奴喘不过气来。
只是可惜后来为阉党魏忠贤所构陷,不得不罢官归乡。
在建奴绕道蒙古威逼京师,攻打【高阳】时,他率家族老幼,抵抗建奴,最终家人大半战死。
如今,只有他和一个年迈的孙子以及残废的五子生活。
谓之曰:惨。
本来他在【高阳】生活,但是听闻闯贼东征京师之时,就带着家人,进入京师,寻找继续报国的机会。
一代老将军,忠贞不二,誓死护国,当为明末的楷模也。
可叹。
崇祯皇帝昏聩无能,不能重用之,反而信任吴三桂、洪承畴、曹化淳这些【狼子野心】之辈,明亡,亦有他的缘故也。
“咦!”
“这是?”
“孙老太傅,他老人家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还来上朝。”
“如今他不辞辛苦的来京城,上朝请战出征,这分明就是想要为国尽忠。”
“只是他老人家年过六旬,再次披甲上阵,他能够吃得消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