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女主路线不对[快穿] > 女主路线不对[快穿] 第42节

女主路线不对[快穿] 第42节 (第1/2页)

徐昀送她往花园门口走去,一路上却心情激动,难以抑制,他忽靠近半分,轻声说:“当日救命之恩,一路照料之情,永不敢忘。”

赵清漪不禁有些讶然,他到底是世子,不是她印象中的那个人。这人早在今上跟前听遣,办些机密大案,当日为了逃脱易了容,平日谨慎少言。赵清漪当初救的是这个人,只觉救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而他本人又太年轻了些。

赵清漪沉默了一会儿,说:“当日不过举手之劳,况且世子早还了,不必再提。”

徐昀想了想,说:“那也只还了救命之恩,赵娘子一路料理我的生活,我还没有报。”

赵清漪说:“如今王妃对我也多有照拂。”

徐昀说:“那王府能得更多好处,算不得报恩。”

赵清漪说:“那你觉得该怎么报?”

“我……我也不知道。”徐昀低下头去,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明白,毕竟以他的身份与她是天差地别。即便她有桑弘羊之才,但是作为女人的身份,她是一个生过三个孩子,与丈夫和离,比他大四岁的妇人。

徐昀忽说:“与沈俊和离,也在你的掌握之中吧,你是不是早知道了?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

赵清漪笑道:“好奇?”

“哦。”

赵清漪想了想,悠悠叹道:“嫁给沈俊的第二年,我就曾经后悔过,但是作为女人没有太多的选择,总是要去做别人希望你做的事。”她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徐昀却没有追问,沉默半晌,忽道:“现在做的事是你自己想做的吗?”

赵清漪道:“算是吧。”

“你就没有为将来考虑过?”

赵清漪有些不解:“怎么会呢?”

徐昀忽淡淡道:“太子妃派人来叫走了太子殿下。”

赵清漪不禁顿住脚步,怔了一会儿,转头正色看向他,徐昀脸色微红转开了头去。

徐昀轻声道:“太子哥哥对你推崇倍至,便是在我跟前也常提起,但凡节庆,太子哥哥总提点太子妃不要怠慢了你。”

赵清漪不禁心惊,抿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事儿又不能直接表明心迹,那不但是打太子妃的脸,连太子的脸都打了。太子便是无此心,一国储君怎么能这样被下脸面,他心中有意见,赵清漪这靠山就要失去了。

“人食五谷杂粮,到底不能免俗。”讲究清净坦荡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尘世本就是浊的,如何自清于大众。这就像是逆淘汰一样,俗人以俗心想别人,俗人也容不下清者与他们不一样。

徐昀道:“你明白就好。”

“多谢世子爷提点。”出了二门,赵清漪顿住脚步,朝他施了一礼,“世子爷请留步。”

徐昀知道争她不过,不能强求。

“你也宽心,我总护你周全。”

赵清漪也没有将他这句话太放心上,微微福身,退后三步,转身离去。

徐昀看她背影消失在视线之中,这才回府内。

……

【荣曜秋菊,貌华春松,天姿灵秀,意气高洁,不与群芳列。】

徐昀看着刚刚写的几个字出神,忽然敲门声响,明霞郡主进来书房。

“哥哥,太子哥哥和赵姐姐这么快就走了?”

她才刚看完宝华斋送来的首饰,宝华斋也是负责许多内宫首饰加工的铺子,手艺是祖传的,各勋贵女眷要是有好的材料都爱送这个铺子去做。

徐昀才简单说起皇长孙有恙的事,明霞郡主道:“怎么又病了,奶娘也太不尽心了点,太子妃嫂嫂很该管管。”

徐昀心想妹子单纯,前头也有一回,太子妃差人来说皇长孙有点拉肚子,这回又有些风寒。徐昀却机敏得多,见太子妃从不失礼,却也疏离得紧,再看太子对赵清漪的看中,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但想如果父王在母妃跟前一直对另一个女人赞不绝口,处处礼遇,母妃心底也不会没有疙瘩。如果这个女人还没有丈夫,疙瘩就更深。赵清漪还幸好是和离之妇,前头生有三个孩子,也不是花样年纪,太子妃还更能容忍。

但是太子是储君,今上因为身体原因,已在准备明年初一禅位,太子是将来的皇帝,而皇帝对于女子过往可没有这么多的避忌。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二嫁;唐时武则天二嫁唐高宗、杨贵妃二嫁唐玄宗;前宋刘娥皇后二嫁真宗,最后还当上皇太后垂帘听政。

太子现在也许仅是欣赏,但是当上皇帝之后就未必不会有变化。

“荣曜秋菊,貌华春松,天姿灵秀,意气高洁,不与群芳列。”明霞探看轻念出声,徐昀忙收起来。

明霞笑道:“哥哥,你再收也是迟了。”

徐昀佯做生气,说:“你突然就这么闯进我书房做什么?不用绣嫁衣了?”

明霞却只微微害羞,忽生几分猜测,但又觉得荒唐,不敢深想。

……

赵清漪一路内心却并不平静,一方面得罪一个本应该是主母的人对她是大大不利;另一方面万一徐晟当了皇帝,真有纳她之心,那绝非她所愿。

她一点都不向往后宫名份和宫斗,和去后宫当妾相比,当然是一家主心骨更自在有尊严。

徐晟不会这么对她吧,她是想当臣子,不是想当他小老婆,可古人的思维怕是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一家子在这安定下来,过着富足而充满希望的生活,要他们离开东京,那是万万不能了。

赵清漪接下来一月多深居浅出,教导儿女读书,余暇时间她在编写一本精简的《国富论》,但是采用的是本朝的一些例子,又穿插一些更精细的商业厘税的设想。

本朝承宋制,不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基本的商业厘税制度,其实这些反而是盛世的前提,一个变态抑商的朝代绝不可能成为盛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