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新造纸术 (第1/2页)
至于军师走之后,在崇州知府与统领学成之前,谁来管崇州?
那是晋王姜越渊这个内政大臣该考虑的事,杨安庆这个武将是不管的。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湖州。
湖州知府的态度暧昧,本就在降与不降中不断摇摆,完全没有先前的崇州知府宁死不降的骨气。
杨安庆选择先啃下崇州这块硬骨头,就是为了震撼一下湖州知府,叫他趁早做出决断。
湖州与崇州相隔不远,崇州降了的消息必定很快就会传过去。
这时候杨安庆带着人过去转一圈,湖州知府若是还不降,那就用轰天雷再震慑一番。
这要是还不行,那就只有打了。
不过,杨安庆觉得,湖州知府应该不会坚持到这一步。
他这边做好了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叶玫玫那边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她遇到了阻碍。
随着各项帮扶政策的实施,东海府的百姓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已经不必等到今年的秋收,他们就能吃饱饭了。
等秋收后,他们得的粮食可以拿来换银子。
在能吃饱的情况下,叶玫玫就将目光转到了教育上。
她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东海府的官员出身都不错,鲜有家境贫寒的。
这本没什么问题,毕竟能负担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其条件都不会太差。
但是,这群官员大多都出自几家,而且这几家还有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
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
叶玫玫又找来往年科举学子的资料,发现东海府往年参加科举的学子数量比较少,几乎与崇州持平。
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崇州是什么经济水平,东海府是什么水平?
叶玫玫“嘶”了一声,想起来一些平日里没注意到的地方。
比如,她好像没有在城里看见过几个书院?
原先以为是刚经历过战火,饿都要饿死了,大家伙没精力去考虑读书的事。
但明朝初立,官员不够,父皇一早就颁布了政令,决定开恩科,选拔优秀学子入朝为官。
目前明朝掌控的几个州府里,除了通州府就是东海府有这个能力了。
可在这种情况下,东海府仍然没有几家书院开门。
这……
叶玫玫不得不阴谋论一下,是因为在家里读书吗?
她和苏明、梁成两位大人混熟了,他们俩又都是贫家子的出身,所以她直接问了两人。
苏大人沉默。
梁成到底年轻下,犹豫了下,还是说了。
“城里只有临海书院一家独大。”
“为何?”
“临海书院由城中王、张、刘三家联合组办,只收三家弟子和少量的贫家子。府里走科举的,九成都在里头。”
啧,古代版贵族学院?
叶玫玫感觉自己压不住心里的火气了。
科举制本就是为了打破血缘世袭与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而建立的,它给了中下层的百姓一个向上的通道。
可现在他们跟她说,有人顶风作案?
曾经身为底层的叶玫玫,最讨厌这个了好吗?
但有一点她是不解的,“除了这个书院,其他人就不读书了?”
这个问题让梁成的声音有些艰涩,“读书,读不起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