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掩功诿过 (第2/2页)
另外还带上一个张公谨,张公谨原来是王世充的属下,此人有勇有谋,力大无比,是经尉迟敬德、李世勣引荐进入秦王府。
有这几人相随,李世民顿时感觉到胆气大增。
------
李世民只所以敢带一百玄甲兵出城应战,其实他已经过深思熟虑,并非是贸然出战。
他早就知道,大可汗颉利与小可汗突利两人不和。
小可汗突利的父亲始毕可汗死后,大可汗颉利夺取了汗位。
小可汗突利早就有夺回汗位的想法,他曾经私下与李世民进行联系,想让李世民帮他夺回汗位。
所以说,突厥军队看着声势很大,却不是一条心,李世民倒是想借着他们之间的嫌隙,挑拨一下大可汗颉利和小可汗突利之间的关系。
------
李世民带着一百玄甲兵来到突厥阵前,向颉利大可汗高声喊道,“中国与可汗有和亲之约,如今为何负约,深入我国疆土?”
“我乃是秦王,可汗如果武艺高强,就与我单打独斗;如果想混战,我就用这一百骑兵就可抵挡。”
颉利大可汗不知李世民的底细,笑而不应。
------
李世民率玄甲兵继续向突厥阵前靠近,他向突利小可汗喊话,“你与本王有盟约,准备在遇到危急之时让本王帮你,如今却引兵来攻打本王,你我之间还要盟约何用?”
突利小可汗听见就当没听见,也不和李世民答话。
------
李世民继续向突厥阵前靠近。
颉利大可汗见李世民带一百人就敢前来迎战,而且听说他与突利小可汗有盟约,心中不禁疑云大升,他怀疑李世民与突利小可汗之间有阴谋。
于是颉利大可汗对李世民道,“秦王不用再向前靠近,我等这次前来,并无它意,只是为了重申盟约罢了。”
然后,颉利大可汗命突厥军队后撤,李世民也带一百玄甲兵回到城中。
------
当天夜里,李世民派人去见突利小可汗,向他陈述利害关系。
突利小可汗有求于李世民,便要求与李世民结拜为兄弟,将来助他夺回汗位,李世民欣然应允。
到了第二天,雨越下越大,李世民对属下众将道,“突厥人擅长的是弓箭,如今雨下了多日,弓弦遇潮以后便不能再用,就像鸟没了翅膀。”
“而我军用的是刀槊,则不受天气的影响,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时机。”
------
昨日李世民带百名玄甲兵出城,将突厥人吓退,大大提振了唐军将士的士气,如今听李世民分析有机可乘,便都跃跃欲试。
李世民见士卒群情振奋,下令骑兵深夜悄悄出城,冒雨向突厥驻地进发。
颉利大可汗闻报唐军前来攻击,便与突利小可汗商议如何迎战。
突利小可汗不同意迎战。
颉利大可汗无奈,只得派突利小可汗去找李世民讲和。
------
唐军本身也有诸多不利,李世民也不想和突厥军队硬拼,讲和对于唐军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如今,颉利大可汗派突利小可汗来讲和,李世民也见好就收。
双方重新签了盟约,各自撤兵。
------
突厥撤军以后,李世民率军返回长安。
本来李世民不战而退去突厥大军,也算有功。
李建成却向李渊报怨,“既然要讲和,何必要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派一名使者,向突厥人送去金银玉帛,反而可以少花一些钱。”
李元吉也向李渊进言,“二兄以前与突利小可汗就有来往,他们私定盟约,有通敌之嫌。我看他是想挟突厥自重。”
------
李渊好像是越来越糊涂,李建成、李元吉说啥话他都相信。
他又将李世民喊过来训斥了一顿,让他以后不准与突厥人私下来往。
接着就派裴寂出使突厥商议和亲之事。
李建成、李元吉见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屡屡得逞,两人心中暗暗得意。
于是,他二人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更加肆无忌惮,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
------
秦王府的幕僚见李世民日渐受到冷落,心中都愤愤不平。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大王与太子和齐王的嫌隙已不可能弥合,如不将太子和齐王除去,不但秦王有可能被害,大唐的江山社稷也有翻覆的危险。”
长孙无忌道,“我也早就有此想法,却一直不敢说出口,我等不如劝大王早日动手。”
------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去见李世民,劝他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却不同意,他对房玄龄等人道,“骨肉相残,自古为人所不齿。杀害手足兄弟,不仁不义;违背君父之命,不忠不孝。我要等到他们对我先动手,才不致于做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