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天下初定 (第2/2页)
李世民率精兵抵达山东,会同幽州总管李艺数万将士,共讨刘黑闼,经历大小数战,最后于洺水两岸与刘黑闼两万人形成对峙。
刘黑闼扎营于洺水之北,李世民扎营于洺水之南。
李世民定下决战之计,分兵于洺水之北看住刘黑闼,派精税骑兵断其粮道,命属下众将深沟高垒不与刘黑闼交战。
待刘黑闼粮尽之时,如若刘黑闼撤走,则乘胜追击;如若其主动求战,则聚而歼之。
------
武德五年三月,两军相持两月,刘黑闼军粮已尽,只能孤注一掷,率大军步骑两万渡洺水与唐军交战。
李世民亲率玄甲兵冲入敌阵,先灭其骑兵,然后乘胜对步兵进行掩杀。
刘黑闼无力抵敌,自带二百骑兵逃往突厥,其余人马全军覆没。
自此之后,山东之地全部平定。
------
四月,李世民准备引河北之兵赴河南征剿徐圆朗,李渊急召李世民返回长安。
李世民将军队暂交给李元吉代管,回长安觐见李渊。
李渊于长安城外的长乐宫迎接李世民,相见之后却并无要事。
只是因为李世民、李元吉出征走后,李建成班师回朝,李世民不在身边,李渊有些心中不安。
于是李渊便将李世民召回京师,希望他守在长安。
------
李世民见到李渊之后,为他分析当下形势,“如今域内已基本平定,只剩淮济之间的杜伏威、淮汜之间的徐圆朗,当乘胜追击扫清域内,然后全力以赴对付突厥。”
“假如,拖延不决,不快速将杜伏威、徐圆朗扫清,其它残余势力有可能死灰复燃。”
李渊听从李世民的建议,再次派李世民赴黄河之北的黎阳接管大军,继续征讨徐圆朗、杜伏威。
------
李世民率大军向南,大破徐圆朗,连下十几座城池。
杜伏威见徐圆朗已是苟延残喘,心中恐惧,他怕接下来就要轮到他的末日来临。
见形势不妙,杜伏威权衡利弊后,率所属州县向李渊投降。
李渊大喜,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位次在李元吉之上,可谓是恩宠有加。
------
七月,李世民见徐圆朗已不足为患,留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李世勣,继续清剿徐圆朗残余势力,自己率大军班师回长安。
至此,原来隋朝固有疆域之内,已基本平定,主要的威胁只剩北边的突厥。
------
九月,李渊任命李世民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所谓十二卫,是指:左右骁卫、左右武 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
左右骁卫、左右武 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此八卫掌管宫禁、宿卫。
左右金吾卫,此二卫掌管宫中、京城巡防、警卫。
左右监门卫,此二卫掌管京城、皇宫各门的禁卫。
------
李渊任命李世民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就是把京城、皇宫的守卫之权交给了李世民。
这也等于是,李渊将自己的命交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
十月,率二百骑逃到突厥的刘黑闼,勾结突厥人再次窜回山东作乱,不日之间便又聚集了数千人。
李渊下诏,命李元吉率并州之兵讨伐刘黑闼。
李元吉惧怕刘黑闼,不敢进兵。
------
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征两人,向李建成建议,“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虽因年长居太子之位,却无大功镇服海内。”
“如今刘黑闼所率皆乌合之众,不足一万人。如果派大军征剿,定是势如摧枯拉朽一般。殿下应该趁此机会建立功勋,同时结交山东豪杰,这样才是自安之道。”
李建成听从王珪、魏征的建议,向李渊请命征讨刘黑闼。
李渊欣然应允,命李建成率河南、河北、山东诸州兵力,与李元吉合兵平定山东。
------
武德六年正月,李建成、李元吉将刘黑闼残兵一举巢灭,将刘黑闼斩首。
二月,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李世勣将徐圆朗残部扫清,徐圆朗为乱军所杀。
从此宇内平定,只剩北方突厥不时对边境进行袭扰。
------
自隋末以来,中国之内混乱了数年,如今天下平定,宇内从兵荒马乱,渐渐归于平静,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
可是在深宫之内,庙堂之上,一场你死我活的夺嫡之争,却在慢慢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