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临别依依 (第2/2页)
“我走之后,你就天天看书,这样日子会过得更快。”
“说不定你一本书还没看完,我就已经回来。”
观音婢噘着嘴回答,“我看不进去。”
李世民接着说出另外一个主意,
“你不是有《本经阴符七术》吗?听辅机说,看了可让人平心静气。”
观音婢感觉无奈,似是自言自语,
“要是真没办法,只能照此法试试。”
李世民搂着观音婢的肩膀,在她鬓旁亲了一下,
夸道:“阿婢妹妹真懂事。”
-------
李世民表面上看似轻松,但他也担心自己走后,将观音婢一个人留在府中,会不适应新的生活。
他觉得,有必要给她安排两个熟悉府中情况的人,供她使唤。
未成婚之前,李世民有覃兰和新竹两个服侍的女婢。
这次外出,时间可能很长,没有个女婢跟着,生活起居也不方便。
李世民告诉观音婢,让新竹随他去辽东,把覃兰留在家里照顾观音婢。
覃兰比新竹年龄稍长,办事也比较老成,对府中的方方面面更熟悉。
如果府中有不知道的人和事,就让观音婢问她。
对唐国公府的情况了解来说,覃兰基本上是个万事通,而且办事利索,精明能干。
有她跟着观音婢,李世民十分放心。
还有他的书僮陆峥,以前李世民出去,他总是形影不离。
这次,李世民也决定把他留在府里。
他交代观音婢,内院的事就找覃兰,如果有事要到外面去办,就让覃兰去支使陆峥。
-------
观音婢见李世民安排得周到,心中很是感激。
眼中也不再有哀怨,而是充溢着似水的柔情。
她把头埋进李世民的怀里,想再多享受一下两人依偎在一起的甜蜜感觉。
李世民忽然又想起一事交代观音婢,
“虽说阿娘让你和阿嫂共同管理内院,你且不要事事都往前站。”
观音婢深情地看着李世民说道,“这个我省得,这内院之事毕竟是以阿嫂为主,有事她不找我商量,我就当作不知。”
------
李世民搂紧观音婢的肩膀,对她的想法非常赞许,
“就是该这样。大兄宽厚仁慈,对诸弟都很疼爱。”
“我看阿嫂也很良善,而你聪慧能干,怕你处处争先,引起阿嫂心中不快,伤了兄弟妯娌之间的感情。”
观音婢懂事地道:“世民阿兄放心,你走之后,我就日日埋首在书里,修身养性,不问世事。”
李世民却不同意,“这样也不行,如果阿嫂有事找你商量,你不热心帮忙。她会认为你不好接近,不通情理。”
------
观音婢感叹,“看来做个人真难!”
李世民耐心开导,“是人都要免不了处理各种关系。”
“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生活之中有几人能够随心所欲?”
观音婢理解地笑了笑,道出心中所感,
“就是皇上还怕得罪臣子,把臣子都得罪了,他的江山也坐不牢。”
李世民怪她乱说,佯装生气,抬起手指点着观音婢的脑袋说道:“又在胡扯。”
观音婢也不介意,看着李世民嘿嘿傻笑。
------
三月初四,未到寅时。
天上仍是满天的星斗。
唐国公府内却是灯火如昼。
大隋皇帝杨广,这日就要起驾出行。
李渊、窦氏夫人也要随驾起程。
唐国公府男女老幼,仆僮奴婢都早早起来,忙着准备车马、行装。
这次远赴辽东,除了李渊夫妇和李世民三人,府中还有近百人随行。
内院之中,是李渊家人起来相送。
外院之中,除了忙碌的人群,也有不少人与即将远行的亲人依依惜别。
--------
李渊夫妇和李世民盥洗完毕,用过早膳。
一家人聚在内院前厅庭院之中,互诉离别之情。
观音婢拉着李世民的手,四目对望,默默无语。
该说的话已经说过,此时已不需太多的言语。
观音婢泪眼婆娑,李世民用手指帮她揩去腮边的泪水。
轻声说:“阿婢不哭,别让他人看见,说你舍不了郎君。”
观音婢破涕为笑,嗔道:“瞎说,拉着娘子的手不放,人家说你舍不了新妇。”
李世民告诉观音婢,“待我们到了涿州,就让人送回书信。只是涿州路远,到那估计要一月有余。”
“你在家中可要耐心等待,短时间内见不到书信,也不要心急。”
观音婢静静倾听,然后微微点头。
------
那边李建成催促李世民,阿爷、阿娘即刻要走。
李世民、观音婢赶忙来到李渊、窦氏夫人面前。
三个儿子、两个儿妇向李渊、窦氏夫人行告别之礼。
行过礼后,窦氏夫人最后交代了一句话,
“郑娘子,你是长嫂,世民不在家,一定照顾好阿婢。”
郑观音连声应诺,“母亲放心,儿妇定不负所托。”
窦氏夫人点头,转身随李渊走出二门。
李世民在后面跟随,走到门口,止住脚步,又回头望了观音婢一眼,才快步离去。
观音婢见李世民转身离去,再也止不住眼中的泪水,开始轻声抽泣。
郑观音上前,将她抱过伏在肩上,轻拍着她的后背,柔声劝慰,
“阿婢不哭,二郎不久就会回来。”
哄了一会,见观音婢情绪慢慢平静,郑观音才陪着观音婢回到她和李世民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