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三书六礼 (第2/2页)
为何李渊一家,放着好好的长安城不住,非要住在河东呢?
这其中的原因就比较耐人寻味。
因为李建成要为将来举事做准备。
长安城在天子脚下,不大点儿事都难以守住秘密。
而在河东,天高皇帝远,收附豪杰之士,扩充自身实力,则要方便的多。
------
按照风俗习惯,观音婢不可能从舅父家出嫁。
因为从舅家嫁女儿,确实于礼不合。
按规矩观音婢要从长孙将军府出门。
所以,在出嫁之前,高秋娘要和观音婢搬回到长孙将军府去住。
分家的时候,高秋娘就和长孙无宪说过,观音婢出嫁时,还要在长孙将军府办理婚事。
长孙无宪也把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
高秋娘从府里搬出去以后,他们夫妇就没有占用上房,各种家俱、什物都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
高秋娘和观音婢随时都可以搬回去住。
------
窦氏夫人带着一家人,回到长安通义里唐国公府以后,就开始着手操办两个儿子的婚事。
先是纳采,向长孙将军府传递了欲娶的意向,初步商议将婚期定在明年开春。
长孙将军府收下唐国公府的彩礼,等于同意了男方的请求。
婚期初步定下以后,高秋娘就开始安排长孙无宪、长孙无忌为观音婢置办嫁妆。
这观音婢的嫁妆可不是个小数目。
除了田庄,生活上的各种东西都要准备得一应俱全。
因此置办嫁妆是一项既繁琐,又复杂的事情。
------
因为男家是唐国公府,按照隋朝礼制,国公府娶亲,除了要来两辆接亲的婚车,还可以派五十辆拉嫁妆的从车。
既然朝廷礼制允许,谁家不愿尽显排场,风风光光地办儿女的婚事?
所以唐国公府的迎亲从车一辆都不会少,会足数派出五十辆。
长孙将军府岂可让从车空车而回,准备的嫁妆也要装满五十车。
所以,为观音婢置办嫁妆是女方嫁女的重头戏,要尽显女家慷慨大方,经得起街邻四坊评头论足。
绝不能失了长孙将军府的脸面。
------
在长孙将军府准备嫁妆的同时,唐国公府则按照“三书六礼”的要求走着程序。
年前完成了“问名”、“纳吉”。
过了正旦节,到了正月,举行“纳征”之礼。
唐国公府按照一品官员的规矩送来了聘礼。
羔羊一口,羊二口,犊二头,雁一双。
酒、黍、稷、稻、米、面各六斛。
璧玉一双,豹皮二张,锦彩四十匹,绢一百四十匹。
出了正月,唐国公府前来请期。
吉日,定于二月二十日。
------
到了吉日,长孙将军府张灯结彩。
阖府喜庆,等待唐国公府来迎娶观音婢。
午时刚过,观音婢已梳妆打扮完毕。
此时的观音婢已是新人盛妆。
头梳福髻,簪金凤展翅步摇,全身黑锦丝衣,镶绛色绣边,顾盼生辉,雍容华贵。
------
丁娘子作为女师,头插金簪,头巾束发,身着黑色锦衣礼服。
奉书、执棋、侍琴和展画四位婢女陪嫁,皆着黑色礼服,头插银簪,亦是头巾束发,肩披绣花披肩。
甄氏、库氏、贺兰氏,大娘、二娘,还有出嫁的所有侄女,尽皆前来送嫁。
馨儿和元氏,作为侄妇,也来道喜。
女眷们聚在一起笑语喧嚷,各种话题无所不谈。
孩子们也吵吵闹闹,前来讨喜。
该交代的话,高秋娘早已交代过。
在这喜庆欢乐的氛围中,哪里还容她们娘儿俩低声交谈?
------
未时刚过,女眷们兴致忽然高了起来。
笑闹着又是找扫帚,又是找木棒。
观音婢问丁娘子,这是为何?
丁娘子笑得合不拢嘴,告诉她,“她们这是要打郎子。”
观音婢看着丁娘子,带着疑惑问道,“是打世民阿兄吗?”
丁娘子笑道:“说是打郎子,不打他要打谁?”
观音婢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问丁娘子,“为何要打郎子?”
丁娘子耐心解释,“这叫‘谑郎’,他来抢亲,要把我们家三娘抢走,当然要打他。”
------
观音婢忽然担心起来,“要是把世民阿兄打跑了,我们如何成婚?”
丁娘子敛了笑容,板着脸说道,
“要是几棍子,都能将他打跑,你还嫁她作甚?”
听丁娘子这样说,观音婢抿嘴笑了起来,
“说得也是,他要是真心想娶我,上刀山、下火海,他也得来,绝不会几棍子将他打跑。”
然后,又有些替李世民担心,
“该不会将世民阿兄打伤吧?”
丁娘子柔声安抚,“哪能真打?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要真打起来,你世民阿兄武艺高强,全府的女眷一起上,也不是他的对手。”
观音婢这才放了心,不住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