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风流年少 (第1/2页)
一日,丁占魁公务闲暇之时,又来到城南庄园。
他看到几个年轻后辈,弓马骑射日益精进,力气也已长成,心中亦喜亦忧。
李世民看到丁占魁愁眉不展的样子,上前问道:“丁伯父,可是我等练得不好?”
丁占魁脸上转为笑容,和蔼地看着李世民,
“很好,越来越有上阵杀敌的凛凛杀气了,我心中正在高兴。”
李世民不解,“伯父高兴,为何愁眉不展?”
丁占魁向李世民道出心中的难处,“我在愁,如何教你们使用近战武器。”
“你长孙伯父说过,远战用弓,近战用槊。”
“你也知道,我是南人,对马槊根本不懂,让我如何教你们?”
------
李世民一听,笑道:“伯父不用再愁,我已有解决之法。”
丁占魁急急问道:“此话当真?你有何解决之法?”
李世民神色微慽,说道:“长孙伯父用心良苦,临终之前,我见他最后一面,他曾将一本槊谱交付于我。”
说完,眼中已有泪光闪现。
丁占魁闻听,心中激动万分,但见李世民有悲慽之色,亦满是感慨,
“季晟一生仁德,亦有宏图大略,思虑长远,谋划周密,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
“尔等后生,应当传承其武艺,更须研习其谋略。”
“只是斯人已逝,兵法、谋略已难得其真传,这也是他今生一大憾事。”
------
李世民自小就对长孙晟武艺、兵法和谋略心驰神往,但他的早逝却让李世民痛惜不已。虽然武艺几得真传,但兵法、谋略却已无法得其传承。
丁占魁宽慰李世民,“人生哪能万事如意?能将武艺练好,已不负你长孙伯父一番苦心。”
李世民道:“丁伯父放心,世民定不会让长孙伯父和你失望的。”
自此以后,李世民与长孙顺德等人,按照长孙晟所传槊谱,精心习练马槊,有了力量作为身体基础,近战技能也是一日千里。
------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在这些青年后辈之中,长孙无忌因为守孝,不得不长住墓园,每日只能练一下拳脚,骑射和槊法却无法习练。
长孙无忌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沉浸于经史子集之中,两年下来更是韬略满腹,才学充盈。
这也使长孙无忌,后来走了与其他人不同的路。
李世民是文武全才,长孙无忌偏文,其他几个人偏武。
------
适逢隆冬。
这几日雪大。
长孙无忌守孝之期将满。
整个墓园被皑皑白雪覆盖,雪深几可没膝。
长孙家族墓园,位于长安城南小陵原,占地数百亩。
自北魏以来,长孙家族列祖列宗,以及逝去的族人皆葬于此。
墓园北高南低,依坡而建。
园中坟茔,从北至南呈扇形分布。
园中广植松柏,园南建有旌表牌坊,正中道路青石铺就,向北直通得姓始祖拓跋嵩墓前。
墓园太大,积雪太深,长孙无忌和长孙仁二人无力全部清扫。
因长孙炽、长孙晟是亲兄弟,而且排行第一、第二,所以墓冢比临而建。
为方便祭祀,长孙无忌和长孙仁两人合力,在长孙晟和长孙炽墓前清扫出一块空地。
------
这日辰时,风雪已停,明日高悬,茫茫雪原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从墓园南牌坊外慢慢行来几人。
这几人正是在城南庄园练武、读书的李世民、长孙顺德等人。
几人惦记风雪中居于墓园的长孙无忌,便结伴过来看望。
积雪太深,实在难行,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雪中,几人边走边抓起地上的雪打闹。
-----
进入墓园,见园内松柏森森,四野肃穆,几人停了说笑,压低声音,小声交谈着继续前行。
一直走到两座草棚前,见积雪已经清扫,行动才变得不那么艰难。
因外面太冷,草棚前的毡帘半掩,这样既可使棚中有些光亮,也不至于和外面一样寒冷。
长孙无忌和长孙仁,都在各自的棚中看书。
大概是太过专注,两人好像并没有发现有人到来。
李世民压着嗓子向棚内喊道:“辅机,我们几个来看你了。”
长孙无忌听到有人喊,这才掀开半掩的毡帘,探出头来观看。见是李世民等人,忙弯腰从棚内走出。
长孙仁也从另一个棚里出来,众人相互寒喧。
------
寒喧已毕,李世民等人来到长孙炽、长孙晟墓前行礼祭拜。然后,都来到长孙无忌住的草棚。
这草棚宽七尺、长一丈,外面覆有麦草,倒也能遮风挡寒。
李世民、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长孙仁、长孙无傲、丁记坎,再加上长孙鸿、长孙湛、长孙渐、长孙清四兄弟,总共十人。
十个人坐在草棚里,留出门口的位置。
长孙顺德和长孙仁坐在最里面,其余八个人坐在两侧,围成一个圈儿,并不觉得特别拥挤。
------
众人坐定,长孙顺德问长孙无忌和长孙仁,
“你二人住在这冰天雪地的草棚里,可否承受得住这寒冷?”
长孙无忌笑笑道:“有草棚遮风挡寒,内穿绵服,外罩裘袍,倒也不觉得特别寒冷。”
长孙顺德本是一个喜欢嘻嘻哈哈的脾气,虽然辈份比长孙仁高,但与他交往并不多,两人不太熟络。
再加上长孙仁已年近四十,比其他人年长了二十多岁,说话持重有礼。
长孙顺德就有点放不太开,也端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