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祸起西巡 (第2/2页)
她安慰观音婢,过不了几天,父亲、母亲就会一起来城南庄园。
------
观音婢一连几日,都觉得心神不定,练字的时候老是走神。
到了第六天早上,她没有等来父亲和母亲。
却等来了总管肖长喜、和他带来的口信。
肖长喜说,主母让丁娘子带几个孩子即日回府,让高俭也一并随行。
随侍的家仆奴婢,由肖总管安排。
等他们收拾好行囊,和一应物品,两日内回城。
丁占魁因有公务,就不再一同进京。
------
从高秋娘的安排来看,观音婢感觉到,以后是要离开城南庄园,搬回长孙将军府了。
眼看就要告别住了两年多的城南庄园,观音婢心中很是矛盾。
一边是归心似箭。
希望早点见到离别数月的父亲。
一边是对城南庄园的不舍。
这里曾留下过她无数美好的记忆。
一旦回京,又将被圈在深宅大院之中,想还像这样自由自在,就再也没有那么容易。
-----
由于长孙晟和高秋娘都不在,观音婢等人无法使用青幰犊车。
几个世家女子坐无幰犊车,一是有失身份,二是不太雅观。
最后高俭和丁娘子商定,还是乘马回城,这样反而要快些。
丁娘子和三个女孩戴上幂罗。
李世民和观音婢合乘一骑。
长孙湛和迦罗合乘。
丁娘子从小也习过骑术,虽说不上骑术精湛,但骑马赶路一点也没有问题。
她就和馨儿合乘一骑。
------
一行人策马而行。
辰时出发,不到午时,便回到长孙将军府。
到了大门前,众人将马匹交与家仆。
长孙鸿兄弟三人和那罗先回本院。
高俭、丁娘子、李世民、馨儿和长孙无忌兄妹,则直接到内院前厅。
------
高秋娘已在内院前厅等候。
见高俭领着几人进来,她起身和高俭见礼,并请众人在两侧榻上就坐。
观音婢见厅中只有母亲一人,心中不免诧异。
不是说父亲已经回来了吗?怎么没有看到他呢?
她再仔细观察母亲。
几天不见,高秋娘明显憔悴了很多,双眼布满血丝,面现忧郁之色。
------
观音婢快步跑向母亲。
高秋娘弯下身把她揽在怀里,抱起观音婢,将她放在自己身前,在正中榻上坐下。
她爱怜地轻抚着观音婢的头发,静静地看着高俭等人就座。
观音婢感觉到母亲的异样。
她预感到家里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观音婢怯怯地偎在高秋娘的怀里,仰脸望着高秋娘,见母亲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心中虽有一大堆疑问,却没有勇气问出口。
------
高俭坐定,见高秋娘神情忧郁,沉声问道:
“阿妹,妹婿病情可见好转?”
只到此时,观音婢、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才知道长孙晟得病的事。
高秋娘轻叹一声,幽幽说道:
“太医署盛医师每日都来问诊,药石齐下,也不见有什么功效,病情反而愈发沉重起来。”
说罢眼中蕴着泪光。
高俭连忙安慰,
“阿妹不必忧心,盛医师乃当今名医,定有医治良方。”
接着问道:“他可曾告知,妹婿所患何病?”
高秋娘用力抱紧观音婢,声音有些哽咽,
“盛医师说,将军之疾为风寒所侵。迁延日久,风邪已入筋骨,恐不易康复。”
“这两日,将军更是阵咳不止,高烧不退,我怕会有不测。”
高俭不解,带着满腹疑惑问道,
“皇帝出巡,必有太医署医师随行。妹婿不过是为风寒所侵,本非大病,为何没有即时医治?”
高秋娘终于说出事情真相,
“阿兄有所不知,这次皇帝出巡,出了大事。”
------
高俭这两年住在城南庄园,与京师故友少有来往。
这次杨广出巡,发生了何事他实未曾听闻。
他心中有些急切,问道:“发生了何事?”
高秋娘一句一顿道:
“发生了亘古未闻之事。”
“七月飞雪,数万兵士冻毙荒野。”
“将军能够回京,已是老天眷顾。”
接下来,高秋娘将杨广出巡发生之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
当年三月,杨广下诏,西巡河右,经甘肃至青海。
六月到达燕支山。
曲伯雅、吐屯设以及西域二十七国的国王、使者,佩戴金玉,身着锦衣,在道路两侧拜见大隋皇帝。
杨广命令武威、张掖的百姓,身着盛装沿途观看。
凡有衣服、车马不新鲜整齐的百姓,皆由郡县负责征收更换。
到处是焚香奏乐,歌舞欢腾。
为表仁怀之心,杨广设宴款待西域诸国国王、使者,赏赐金银布帛无数。
还命大摆仪仗,奏九部乐,向西域各国显示中国的强盛。
------
让人没有想到是,乐极生悲。
西巡归来,却酿出亘古未见的人间惨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