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一决高下 (第1/2页)
长孙顺德以为李世民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
却不知他的箭法来自家传。
李渊年轻时曾“雀屏中选”,赢回妻子窦氏。
相传窦氏年幼时,就发长过膝,特别招人喜爱。
长大以后,更是雍容高贵,才貌无双,拥有绝世的容颜。
许多豪门世族都到窦家求亲。
窦氏的父亲窦毅哪一个都不好拒绝,于是想了一个办法:
让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告诉前来求亲的人,谁能够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的眼睛,就招谁为婿。
求亲的几十个世家郎君,一一来射。
眼看来人将要射完,竟然还没有人全部射中。
窦毅心中暗急,要是都射不中,自己话已出口,女儿还怎能嫁得出去?
他暗暗后悔弄巧成拙。
就在这时,李渊从人群中走出。
窦毅一看,是唐国公李渊。
李渊七岁袭唐国公,窦毅听说他射得一手好箭,心中就暗祝他一定要射中,别让女儿错过了好姻缘。
李渊果然没有让窦毅失望,箭箭中的,两箭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
在所有求亲的人之中,只有李渊两箭射中,从而赢得了这门婚事。
这就是“雀屏中选”的由来。
从这也可以看出,李渊的箭术非同一般。
------
李世民五六岁开始,便跟着李渊和长兄李建成练习武功。
射箭得到了家学真传,如今又经长孙晟精心调教,箭术更是突飞猛进。
长孙顺德天生有一股子力气,虽也练过射箭,但会而不精,和李世民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观音婢见李世民不说话,她心中也是没底,不知道李世民能不能胜过长孙顺德。
看到长孙顺德是在有意刁难,观音婢就抱不平道:
“顺德阿叔,你这种比法本来就不公平。”
见观音婢又跳出来和自己唱对台戏,长孙顺德暗叫不妙。
他已经领略过这个侄女难缠,生怕她坏了自己的计划。
------
长孙顺德狡黠地冲观音婢笑道:
“好侄女,你说阿叔哪里不公平?”
“我们只是想检验一下训练效果而已,又不是要争个高低输赢,经过检验能发现不足,以后方能有所改进。”
观音婢反驳道:“你们平时都是练习十丈,如今你却非要射二十丈,怎能看出练习效果?”
纵然长孙顺德平时是智计百出,也让观音婢问了个语塞。
心中暗道,看来这小阿婢就是我的克星,以后遇到她得小心一些了。
他讪讪笑道:“我只是提议,如果他们几人都不愿射,也不是非射不可。”
------
李世民似已看出长孙顺德的心思,对观音婢道:
“阿婢妹妹,顺德阿叔也是好意。”
“如今我等皆已熟练掌握十丈箭靶的练习技巧,确需增加箭靶的距离,才会提高练习效果。”
李世民的话,使尴尬的局面得以缓解,等于是帮长孙顺德解了围。
他接着说道:“要不我们这样,不妨先射二十丈试试。”
“然后再根据各自的情况,能射二十丈的,以后在练习时,就将靶距高为二十丈。”
“不能射二十丈的,以后在练习时,就将靶距设为十五丈。”
对于李世民的提议,几个孩子都深表赞同。
这几日,一直射十丈箭靶,每个人都是百发百中,而且次次射中靶心。
再这样练,确实不利于提高练习效果。
长孙顺德见李世民的提议,得到众人认可,心中有些落寞。
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帮自己解了围,没有让自己过分难看。
他对李世民的好感也增加了一点。
观音婢见李世民同意射二十丈,就吩咐家仆去移箭靶。
------
箭靶重新摆好。
长孙顺德似乎不再愿意出面组织。
李世民也不方便出面组织。
暂时出现了没有首脑的局面,没人出面组织下一步的行动。
观音婢对李世民道:“世民阿兄,你们可以开始了,由谁先射?”
李世民道:“还按刚才的顺序吧,由无傲先射,还是每人射三箭。”
说完,李世民转向长孙顺德,征求他的意见:“顺德阿叔,你看这样行吗?”
长孙顺德点头道:“好的。”
这个短暂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
在有意无意之间,完成了主导权的悄悄转移。
上一场比试,是长孙顺德发起,牵头组织,制定规则。
这一场比试,李世民在观音婢的协助下,在不知不觉中,接管了现场主导权。
由他说出比试规则,并得到了长孙顺德的认同。
------
长孙无傲年龄最小,根本拉不满弓。
射箭的时候,姿势都变了形,使出吃奶的力气射出三箭。
三只箭都没有达到二十丈的距离。
三箭射完,长孙无傲嘻嘻笑着对众人道:“我已经尽力了。”
------
下一个轮到李世民来射。
他走上前,静静站好。
目注箭靶,左手执弓,右手取箭搭在弦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