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轻人要挑担子 (第1/2页)
大明洋河酒馆外,秋风阵阵,天色阴沉沉的。
在这萧瑟的秋风中,街上依旧人来人往,不少商贩拖着一车车的货物在沿街叫卖,与那暮霭沉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朱元璋坐在凳子上,喝着热腾腾的茶水,眼神中带着一丝深邃,看着朱环说道。
“咱就像是这秋日,看着还艳阳高照,但是这九九艳阳哪里比得过那夏日炎炎哦!”
“老了老了,终归还是老了!”
“老爷子,你可别这么说,你身体还棒得很捏!”
朱环连忙朝着朱元璋说道:“你看你身子骨这么硬朗,比我还强壮,怎么能说老了呢?”
“呵呵!”
朱元璋呵呵笑道:“咱什么样咱难道不清楚么,只是咱老了不当紧,咱要培养一个接班人才行!”
“咱们这帮老家伙当年拼死拼活的将蒙古人赶走,恢复了咱大汉江山,咱可不希望等咱们这些老家伙走了,你们这些后来者忘记了咱们当年打江山的艰辛!”
“忘记了咱们当年是吃不饱饭被逼着造反的,结果后来者一个个锦衣玉食,欺压百姓,到时候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又被毁于一旦罗!”
说着,朱元璋站了起来,走到朱环身边,拍了拍朱环的背说道:“咱观察了你很久,咱觉得你适合做咱的接班人,你吃过苦,知道老百姓生活的不容易!”
“你也聪明,心地善良,你这样的人才能在拥有权力以后,心里依旧装着百姓,咱才会放心。”
“老爷子,你想多了!”朱环没想到老爷子对他的期望这么高,他连忙回道。
“咱对你好完全是因为你救了咱,当年要不是你,咱早就饿死了,咱就像安安稳稳的挣点钱,让你早点退休。”
“老爷子,你心太大了,其实这天底下有的是能人,你这一辈子替老百姓做的够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以后的事情,咱们就别瞎操心了。”
“呵呵!”朱元璋没有再和朱环解释太多,作为一辈子经历过风雨的人,朱元璋知道,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命中注定了的。
这担子既然要落在朱环的手里,那就是要落在他的手里的,逃不掉的!
“你既然想让咱早点退休,享福,那么你就要多替咱担待点。”
朱元璋朝着朱环说的:“这山西陕西两地的贪腐案件,你要跟进,查下去,同时你上次提出的无烟煤国企专营制度你也要推进下去。”
“这制度该如何做,你给咱拿个方案出来,下面卖无烟煤的那些人有哪些,你也要给咱订立一个审核标准。”
“别以为你还能像以前那样,出个点子,动动嘴皮子就完事了。”
“你得给咱事无巨细的掰扯清楚,你这样才能让咱少劳累点,明白吗。”
“老爷子,这?”
朱环看向朱元璋,刚准备说点啥,朱元璋继续说道。
“咱老了,你是年轻人,你有能力,你要多担待一点!”
……
之后的几天,气温继续在下降,虽然还是秋天,但是已经出现了刺骨的寒风出来了。
南方的京师尚且如此,北方却是更甚了。
往日的这个时候,深居皇宫内的洪武爷早已经坐立不安。
像刘三吾、詹徽这些臣子肯定是快步的在宫内走着,忙着布置从书房内下达的帝王的指令。
然而这一次却一反常态了。
这朱元璋老皇帝居然在后院内点起一盆炭火,吃着芝麻烧饼,手里拿着一本资治通鉴,在优哉游哉的看着。
刘三吾也陪着朱元璋一起烤着炭火,手里也拿着一块芝麻烧饼,一边吃着,一边看着一封厚厚的折子。
詹徽直接看懵了,这还是咱认识的老皇帝么?
这忧国忧民的情怀哪去了?
“詹大人!”
詹徽脑海里还在一阵发愣,那蒋瓛却拿着一大捆账簿走了出来,看着詹徽说道。
“老爷子正好有指令给你,你赶紧进去吧。”
说着,蒋瓛拿起那一大捆账簿就朝着都察院的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