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北平急报 (第1/2页)
凌汉两人早已经吓得魂不守舍了,这事情可是和孔家脱离不了干系的。
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因此根本没有多想,听到皇上的吩咐,连忙告退了下去。
朱元璋见他们两人走了,又看了看陈迪和赵勉,随即又叹了口气说道。
“陈迪、赵勉,这里也没你们什么事情了,你们也先下去吧!”
“是!”
陈迪还不知道今天下午的事情,他还以为接下来要聊的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所以就将其支走了。
因此也准备离开。
然而,赵勉却是对下午的事情清清楚楚,他明白朱元璋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商议科举分南北的事情了。
这事情可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这事情牵扯可是需要廷议的。
而在这个事情上,老皇帝居然要将他和陈迪都支走,只留下詹徽和刘三吾。
这让赵勉心中不由一阵黯然,看来自己虽然是户部尚书,但是在老皇帝心中,还是分量不够呀!
“赵勉,你还有什么事情么?”
赵勉心中还在想着,而朱元璋的声音再一次传了过来。
朱元璋见赵勉还在那里愣着,没有任何想要离开的表示,心中也有些不悦,冷冷的问道。
“没,没事了!”
赵勉猛然惊醒了过来,连忙朝着朱元璋行礼,跟着陈迪一起离开了。
这下,书房内就剩下朱元璋、詹徽以及刘三吾三人了。
刘三吾也明白,此时皇上肯定是要说今下午朱环提出的南北分开取士的事情了。
这事情,在回宫的路上,刘三吾也想明白了。
南北分开录取,那么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湖广、云贵及四川一带的士子,这些士子和江南籍考生一起在南榜,那么竞争会比以前更激烈。
然而!
如果老皇帝说,在南北分开取士的情况下,在南榜再设置两份考卷,江南籍一份,其他南榜地区的考生一份,那就不一样了。
江南籍的考卷无疑会是最难的,这样一来,损失最大的便是那些江南籍考生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他刘三吾也决定,一定要和皇帝一起,将这个政策推下去。
只要这种录取方式推行下去了,那假以时日,这满朝文武官员,可就会百花齐放!
目前这朝廷里面,淮西武将集团虽然还能和江南士族分庭抗敌,但是淮西武将集团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了。
这也是很自然的,国家承平日久,武将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弱,这是必然的。
而一旦随着这帮老淮西一个个死去,最终这朝廷里面就只会形成江南士族一党独大的局面。
这江南士族从以刘伯温杨宪为首的浙东集团一路发展过来,这二十多年发展何其迅猛。
不就因为科举制度下,江南籍考生能考么!
而且江南籍考生里面,又以这帮江南一带的世家子弟最能考!
那黄子澄的儿子黄圭,在昆山这地方都能拿个泰首!
要不是黄子澄和黄圭一顿骚操作,这黄圭此时都已经是新科士子了!
所以,吴商提出的这个建议,不仅仅是一个科举取士的建议。
一旦颁布下去,绝对会影响朝廷官员的构成。
也能有效的遏制住江南士族的发展!
刘三吾想到这里,也心中猛然一震!
他忽然觉得,这莫非就是朱环的策略!
朱环和朱允炆他们关系不合,刘三吾也是清楚的。
难不成朱环就是用这个手段,直接将江南士族的根给断了!
嘶!
想到这里,刘三吾越想越觉得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