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剑指西凉 (第1/2页)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中旬。
天气渐渐地寒冷了下来。
严冬季节不是出兵征伐的好时机。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士兵们根本无法用手直接触摸武器。
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武器上的寒霜粘下一大块皮来!
可是大散关外的西凉兵并没有退走的迹象。
杨锋不得不在最不适合出征的时间节点。
率军离开汉中前往大散关。
离开之前。
小皇帝刘协的诏书送到了汉中。
根据杨锋的提议。
他把汉中郡分成了汉中、房陵、上庸三个郡。
杨锋按照事先的部署。
留下穆桂英、杨排风和阎圃三人镇守汉中三郡。
以东西两川的交界处为界限。
防备着益州的刘璋。
这段日子以来穆桂英他们在将近十万的汉中降兵之中。
精挑细选出了三万多龙精虎猛的士兵。
组成了杨家将麾下新的汉中军。
然后又从剩余的人当中选出了两万士兵充作地方军。
被派往汉中各地驻守。
其余的人则是解甲归田。
回归田地之间从事生产。
以穆桂英三人的能力。
进攻益州或许力有不逮。
可只是守住汉中的话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杨锋自然可以放心的离开汉中了。
在大军开拔之际。
杨锋为麾下的将士们又新添了一件装备。
战术手套!
不要忘记杨锋是特种兵出身。
他也曾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执行过任务。
深知其中的难熬之处。
于是就提前设计了战术手套的图纸。
然后由刘伯温负责督造。
采用汉中特产的牛皮作为原材料。
制作出了足够装备主力军的战术手套来。
有了这双战术手套。
不但可以帮助将士们御寒。
也能够随时随地抓起武器作战而不必担心被粘下一大块儿皮来了。
细节决定成败。
在细节的处理上杨锋一直很仔细。
从来没有掉过线。
杨家将主力军在路上奔波了两天之后。
来到了东狼谷。
这里是汉中最西北边的地方。
再往前就离开汉中的境内了。
杨锋让大军暂时停下来休息。
和刘伯温等人商议道:
“出了东狼谷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直线北上前往大散关。另一条是偏向西北,前往西凉的武都郡。你们觉得应该走哪条路?”
杨锋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
但众人都是才智顶尖的谋士。
哪能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呢?
杨锋这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
是直接去大散关支援关羽。
还是绕路包抄到马腾的身后方向断了他的归路!
这次最先开口的是刚刚加入杨家将的陈庆之:
“恒公,我军若前往大散关,就能和云长将军立刻形成犄角之势,稳控战场的局面。但马腾执意要退守的话,我军只能将其击败,而无法击溃。”
“我军若绕路袭击马腾的后路,则大散关之外的西凉兵得知后必定会军心涣散。为我军后续的战斗奠定获胜的条件。但同时也要防备西凉军的反扑。没有人会愿意看到回家的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的确如此。
这就像是人们在面临分岔路口时的情况一样。
大路宽敞、平坦。
但距离目的地十分遥远。
小路崎岖难行。
但却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抵达目的地。
不过相比大路而言。
小路上布满了荆棘、虫蛇等障碍。
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受伤。
这样的选择通常会让人感到十分纠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