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第1/2页)
“果然百闻不如一见!这里比我想象中还要美,风景如画一样。”张悦心笑着说,“实在是不枉此行。”
张悦心因为经常看书,所以说话也比较文雅。
“是呀!这里比在电视上看到的风景还要好看,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么漂亮的地方。”林家雄也赶紧笑着说。
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景区游玩,想不到风景这么优美,游客还非常多,用“游客如织花如海”来形容这里真是一点都不过份。
单是这里热闹的气氛,就让他们感到很兴奋。
他们真正感受到出游的乐趣!
海天市没有听说过圣天生态园的人可能很少,但是却有大部分人都没有来过这里,特别是山区里面的农民。
也不是说他们不喜欢来这里游玩,而是因为钱和交通不方便的问题。
旅游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他们平时就算到城里玩一趟,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钱之外,因为坐车到市里来也是挺远的,更何况是圣天生态园。
例如从旺水村到圣天生态园,坐公共汽车的话是没有直达的路线的,必须要先坐公共汽车到城里,然后再转车到圣天生态园,回去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一来一回的话,花费的时间也要五六个小时。
所以就算门票便宜很多,他们也不会来这里玩的,因为太麻烦了。一个不小心的话,恐怕还会坐错车,因为很多村民对城里还是比较陌生的。
何况这些门票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便宜,两三个人来玩一次的话,可能就要卖了三担稻谷才行,这让他们觉得不如在旺水村逛一圈的感觉。
身为旺水村的人,对于生活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还是非常自豪的。
他们觉得旺水村如果有钱搞旅游区的话,一定不会比圣天生态园差的。
“这里也有很多农作物的,就在那些蒙古包大棚里面。”林初夏指了指那些分布在一边的蒙古包大棚说,“里面还种了我们常见的蔬菜,我以前跟你们说过的。”
林初夏知道父母种了一辈子农产品,还没有看到过大棚里面是怎么种植蔬菜的。
她保证父母看到后会非常的惊讶,因为她一开始也是这样的,非常好奇那些植物怎么可以比在太阳底下生长的还要好。
上几天她看电视的时候,刚好看到一部介绍新加坡无土栽种植物方面的纪录片,才知道他们的无土栽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他们还提倡个人栽种,因为新加坡的蔬菜都是靠进口的,这样就可以减少对进口蔬菜的依赖。
林初夏虽然觉得这里用不上这种方式种菜,因为旺水村的田地还是挺多的,但是她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她喜欢那种生机勃勃的果蔬。
“那里的青菜绿油油的,是无土培植的。你们要不要先过去那里看一下。”安慕希也很热情的介绍。
她有一种自己是主人在招呼客人的感觉。她想将这里的每一个好地方都分享给他们看一下。
“好呀,好呀!”张悦心和林家雄都很感兴趣的说。
林初夏也认真的跟他们介绍过,现在有机会来到,当然要进去参观了。
他们种了一辈子田,真的没有想到没有泥土也可以培养出蔬菜来。
不过他们可有点怀疑,这样种出来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吃,反正他们是不敢吃,觉得用来参观还可以。
在他们的心目中,农作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阳光、泥土和水,这几种可是缺一不可的。
没有泥土没有阳光也能种菜,实在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他们感觉有点违反大自然的规律。
林初峰没有来过这里,而他也是农民,也很关心种植的东西,所以也要跟着去看一下。
聂清风虽然已经看过了,但是她还是想陪着林初峰再去参观。
有林初峰在她的身边,她觉得去什么地方都没有所谓。
他们一行人于是坐上了一辆游览车,很快的就到达了蒙古包的位置。
林初夏觉得时间允许的话,走路会更好一点,因为可以看到更多的美景。
她自己比较偏向走路。当然,坐观光游览车也很舒服,一样可以看到不少的风景,而且父母也不用走这么累,所以她也建议坐观光游览车。
当他们走进第一个蒙古包的时候,张悦心、林家雄和林初峰这三个还没有来过这里的人,看到那长得密密麻麻的大番茄和小番茄的时候,简直都惊呆了。
这里的番茄苗都用竹架子围住,有两米多高,从上到下都挂满了果子,有青色也有红色的,而且色泽鲜亮,一看就非常的诱人。
这个蒙古包有六七米高,面积近百平方米,种植的都是番茄,所以满眼看到的都是番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