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发丘后人 (第1/2页)
在谈到见面地点时,林泽问要不要去张渚,那里是对方的所在地,在那里见面会显得有诚意。
魁爷却不赞同,说对方只是旧时四大门派的残余,而老三门是一直存在并为行业持续做贡献的;无论是名声还是实际作用,都是对方不能比的;去对方地盘见面有失老三门的身份。
林泽毕竟年轻,考虑事情没有魁爷周全,现在听对方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同时,也明白,老三门代理当家人真的不好当,单是这样那样的规矩,和瞻前顾后的行事方式,就能搞得人头疼。
最后,魁爷说了个地方,说去湖㳇镇见面,还说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会面谈事的绝佳所在。
并且,湖㳇镇与双方所在地都有一段距离,算是中间地带,选在那里见面,既显得公平,又不掉档次。
湖㳇镇林泽是乐意去的,他想,真要是在那里见面,得空还能与四爷聚聚;于是,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通完话,魁爷将了解到的张渚人的背景资料发给了林泽,并再次联系张渚人,在与对方谈妥之后,将消息告诉了林泽。
约定见面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地点是湖㳇镇阳泉茶场旧址内的一家茶馆。
一上午,林泽都在阅读魁爷发来的资料,通过资料他了解到,张渚人名叫谢渚生,顾名思义,姓谢的在张渚出生。
此人今年三十出头,经营一家茶叶店,其祖上几代人也都是倒腾茶叶的。
表面上看,谢家人做的是正经生意,与盗墓似乎不搭边,可实质上,谢家却是货真价实的,盗墓四大门派发丘一派的传人。
谢家做茶叶生意有自己的特色,只做野山茶。
什么是野山茶呢,就是每到春秋两季,谢家人就会上山采摘、烘焙野山茶进行销售。
其实,上山采茶只是幌子,谢家人的真实意图,是利用采摘野山茶的名义,去深山老林寻找古墓。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谢家与大部分从事不入流行当的人一样有所收敛,表面上做着正经生意,但入墓寻宝的念想却一直顽强地存在,只是手法十分隐蔽,做过的事情不为外人所知。
到了谢渚生这一代,已经没几个人知道谢家的老历史了,都以为他就是个卖茶叶的。
幸亏魁爷接触面广,眼线又多,才了解到这个家族的过往。
不过,谢渚生为人低调,尽管他继承了祖先的传统,还在发丘致富,但他盗墓只用自家人,从不用外人,所以,知道他入墓摸冥器的人少之又少。
正因为这人做事太过缜密,魁爷尽管知道他是个盗墓贼,却也只知大概而不知细节。
看完资料,林泽决定即刻出发去湖㳇镇,还给四爷打去电话,说想对方了,问有没有饭吃。
电话那头的四爷听了哈哈大笑,说:“这话问得有意思,搞得就像你不来我就不吃饭似的。来吧,不会饿着你的。”
挂上电话,两人开车到了湖㳇镇上,在超市买了水果后去了四爷的堂口。
车子在堂口前停下,四爷已在门口等着。
下车后,三人客套了几句,走去屋内坐下。
“小当家,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四爷边倒茶边说,“二叔能让你替他打理门派内的事情,我认为是给你锻炼的机会。要是我料得没错,二叔可能萌生退意,想扶你上位了。”
“不会吧,我叔才多大年纪,就他那硬朗的身板,再干个十年八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呵呵,你呀,信我的肯定没错。四爷我年纪虽然不小,但判断能力一点也不差,你就瞧好了吧。”
东拉西扯了几句之后,四爷问起林泽此行的目的。
林泽便将与谢渚生会面的事情说了出来。
四爷听后说:“阳泉茶场几个茶馆的老板我都认识,要不要我打电话招呼一声?”
“不用。只是简单见个面,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谈,不劳烦您出面了。”
说话间,堂口的伙计拎着几袋卤菜走进来,刚进门,就热情的向林泽二人问好。
四爷将茶具撤去,让伙计将菜摆到茶几上。
“今天比较匆忙,咱们就简单对付一顿。下回来多给我一点时间,我也好准备准备。”四爷边说边拿出筷子递给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