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或许是对手 (第1/2页)
尽管对老头子有了一丝好感,但林泽并没有表露出来,他要进一步试探,看看对方究竟有几斤几两。
他想,老头子既然主动提到汉陶罐不寻常,说明对方要么真有本事,要么就是为了故弄玄虚起个头,到底是骡子是马,就看他接下来怎么遛了。
他不再说话,只是拿虔诚的目光看着老头子,一副虚心好学又有点猎奇心理的样子。
老头子坐下,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后才开始说话:“看样子,你们都对这只汉陶罐有兴趣,那我就来讲讲,大致有两点,一,汉陶罐的来由;二,这只汉陶罐的用途。”
他说,汉代结束后,汉文化并没有随之消亡,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发扬光大。
西晋距汉朝覆灭仅六十年,所以,很多东西仍旧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比如,陶器的制作。
所以,汉陶罐尽管诞生于汉代,但后来演变为对一种工艺造型的统称,而不是代表其制作年份。
老头的话大家都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这只陶罐尽管被称为汉陶罐,但很有可能是晋代人仿制的,所以,才会出现在晋代墓中。
关于第二点,老头是这样解释的。
在古代,人们以入土为安来形容人死后的最终结果,同时,也寓意只有将死者下葬,才能让其安息。
不过,这种形式仅限于有人料理后事的情况下,那些曝尸荒野者就无法享受这种待遇。
那么,那些人的尸体最后会怎样呢,有些靠自然分解,而少部分会被别用有心的人利用。
古时候有一种职业叫祭司,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些尸体一旦落入好的祭司手中,会被好生安葬,而落入坏祭司之手,很有可能会被炼制成魂煞,盛于魂棺之中用来害人。
不用老头再讲下去,林泽都已看出对方是个真正的高手,因为,老头所讲述的,与他了解的情况一致。
魂棺的确是用来盛放魂煞的,而魂煞确实是用来害人的;现在,老头竟然对不为世人所知的魂棺了解得这么清楚,那就一定不是泛泛之辈。
他细看老头,发现对方虽已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一看就是有道行的人。
老头子讲完话,发现林泽正盯着自己看,就笑着说:“没想到,小老弟不仅对汉陶罐有兴趣,对老朽似乎也感兴趣啊。”
林泽回过神来,冲老头竖起大拇指:“老爷子知识渊博。”
“哈哈。”老头似乎很开心,笑了两声,“这只是基本常识而已。
他的谦逊让林泽心中的好感又多了一分,同时,兴趣也更浓了。他朝老头子拱了拱手:“老爷子,请问是何方神仙。”
老头子接话倒也快,但没介绍自己,而是反问林泽的姓名。
他只是随意一问,没想到,当林泽报出姓名来时,他的脸色突然一变:“你是老三门林家的后人?”
林泽不知道老头为何变了脸色,照实说,正是。
两字才出口,老头腾的站起身,对王一林说:“荒唐,既请了林家的人,为何还要老朽大老远的跑来。”说着,嘴里便蹦出告辞两字,然后,在众人茫然的目光中走出屋,留下一句话,“林公子,恕老朽眼拙,改日定登门向当家的谢罪。”
院子的大铁门咣当一声关上了,随即,是一阵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几人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杨隽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对林泽说:“这老头是不是人格分裂,怎么上一秒还和蔼可亲的,眨眼就变脸,中间都不带过渡的。”
林泽摊了摊手,表示他也云里雾里的。
倒是陈建英掐住了问题的关键,她问王一林,老先生究竟是何许人。
“我也不太清楚,是熟人介绍的。听说是湖㳇山里人,名字不知道,只晓得大家称他为罗大把子。”
罗大把子四个字刚从王一林的嘴中说出,陈建英的脸色也变了。杨隽凯见状,打趣道:“完了,又一个分裂了。”
“一边去。”陈建英呵斥一声,对林泽说“我知道他是谁。还以为早就死了,没想到还活着。”
一听这话,林泽知道有故事,便做出洗耳恭听状。
没想到,陈建英却没往下讲,而是说:“等有机会再讲给你听。现在,老头走了,也没人竞争,小王的事情你得办妥当。”
见她没说下去的意思,杨隽凯觉得心里痒痒:“别呀,王先生的事情小泽自然会办妥,老头的事你倒是接着讲呀;这说话留半句的习惯,会让人家感到难受的嘛。”说着,竟装出羞涩的样子,在陈建英的身上蹭了两下。
陈建英觉得心里一麻,正要训斥,但转眼改变了主意:“想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