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到后方去(五) (第2/2页)
天亮以后,色勒这才看清楚罗城和翼城两城悄无声息,他让一只小部队去看一看,小部队悄悄从翼城缺口进入城内,转了一圈,里面没人,连忙回来和他汇报,色勒赶紧下令一千兵马入驻翼城,随后又往罗城前进,罗城也没有敌人。
色勒傻眼了,大顺军竟然虚晃一枪,攻破罗城和翼城就撤了,罗城和翼城被攻破,让他丢面子,这口气可咽不下去,他领着城内一千兵马,出城追击大顺军,出城一里地,突然想到要是大顺军杀个回马枪,这岂不是要人头掉地,于是他又带着部队折返回来。
也正是因为他折返回来,才保住人头,聆敬阳在昨天晚上带领部队撤向三营屯,撤出五公里时候,他带着骑兵营大部,以及一半步兵又回到山海关附近,如果山海关守军追击,就打清军一个伏击,如果不追击,就立即撤退到三屯营。
色勒突然撤回,怕是聆敬阳放弃伏击,带上部队往三屯营撤退,一路上不断有被打散的大顺军,蓟镇兵投奔,聆敬阳将他们全部吸收到石营,至于被救出来的关宁军家属,聆敬阳没有强迫他们跟着去三屯营。
和他们说道,想回去的可以回去,不想回去的就跟着一起走,最后有六百多家属愿意一起走,剩下家属纷纷往关内走,撤退途中,遇到少量清军部队阻击,在骑兵营和关宁军进攻下,纷纷遁走,众人走了两天一夜,终于抵达界领口,从这里沿着长城山麓往西走,就可以抵达喜峰口,从喜峰口入关进入蓟州镇,距离三屯营就一步之遥。
聆敬阳在撤退途中,非常关注永平府战事,在晚上休息前,他召集万里云,李道力,还有各部掌旗聚在一起,众人烤着火,商议石营未来的走向。
李道力和万里云都是都尉,和聆敬阳平级,但是两人基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没有直属部队,现在麾下将士,都是半路上聚拢的散兵游勇,万里云麾下八十余人,李道力麾下七十余人,尤其是李道力,并没有因为聆敬阳从哨总,到部总,到掌旗,再到都尉而愤愤不平,反而以为聆敬阳是人中龙凤,万里云很有自己想法,但是苦于没有直属部队,也不得不尊聆敬阳为首领。
众人来齐以后,聆敬阳和万里云,李道力说道:“万都尉,李都尉,我军不能埋头走路,也要时刻关注关内战斗,要是陛下反败为胜,我军没有必要撤退到三屯营,要是陛下不敌清军进攻,大顺撤退到京城,我军撤退到三屯营,也要想办法找到一个可以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
李道力很懂分寸,聆敬阳是在尊重他,和他商量军务,他虚心说道:“聆都尉,你是我军主将,我听你的。”
万里云本想发表一番高见,听着李道力的话,活生生把话憋回去,摸着小胡子恭敬聆敬阳:“李都尉言之有理,我们听聆都尉的。”
两人表态使得石营更加团结,聆敬阳默默感激李道力,他继续说道:“恭敬不如从命,聆某就暂时担任我军主将,等回到本部军营,诸位还是大顺都尉。”
秦烈看着大顺军内部氛围很是和谐,又想到关宁军主力投降清军,以后肯定要和投降清军的关宁军同室操戈,那时候他能忍心和同袍厮杀吗?
聆敬阳没有注意到秦烈内心变化,他命令骑兵营在山路南侧十里游走,密切关注关内战斗,遇到清军,不要战斗,尽量撤走,军中粮草还能撑十天,这要感谢全铁风部在袭击清军粮队时,每人扛着一包粮草撤回来,这些粮草足够支撑众人抵达三屯营。
至于军饷,聆敬阳还不关心这些,他暂时没有割据一方念头,尤其是在北直隶,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割据,不用清军进攻,大顺军也会视其为叛逆,调集诸军将其连根拔起。
石营军民在界领口休息一晚,第二天天亮以后,聆敬阳把部队给李道力和张罗辅,他带领骑兵营,冷如铁,万里云,秦烈等部队去长城南侧打探消息,此时长城南侧人烟罕见,不管是大顺军,还是清军,都在永平府集结,骑兵营可以尽情驰骋。
聆敬阳并不担心大部队会走岔,有李道力和张罗辅等将领在,大部队沿着长城走,五天内就可以抵达三屯营,聆敬阳和众将领说起,永平府即将爆发山海关最后一战,这一战也是大顺军和清军,争夺京城控制权最后一战。
万里云很想支援永平府,可一想到他们这点人马,就算是加入到永平府战争,也不顶事,还不如在清军后方骚扰更有作用,他建议继续切断清军运送前线的粮草和辎重。
聆敬阳正有此意,他在昨晚睡觉前,想到清军在山海关大战中,并没有使用重武器——红夷大炮。
这是明末华夏大地最厉害的重武器,有清军将领放言,只要在城下摆上一百门红夷大炮,就没有不能被攻破的城池,虽然很狂傲,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清军铸造炮火技术超越大明,而红夷大炮在攻坚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如果将清军运送到前线的红夷大炮毁了,虽然清军野战仍旧无敌,却也让清军攻城能力大大降低,增加大顺军守城成功性。
秦烈是关宁军将领,长期在一线和清军军战斗,非常了解清军军队,聆敬阳问他这次清军主力入关,是否带来很多红夷大炮?
“都尉,清军来匆忙,并没有带来红夷大炮,小炮倒是有些,大人莫非是要想要清军红夷大炮?”
听着秦烈回答,聆敬阳和万里云同时露出会心笑容,两人都想到在半路上偷袭清军红夷大炮,李如风不明所以,问道:“你们笑啥?”
聆敬阳神秘的和李如风说道:“李如风,骑兵营还有多少兵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