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诸葛亮解惑 (第1/2页)
第六百五十九章:诸葛亮解惑
天统五年,八月初一日,邓尊率领一众宣抚使府属官来到了长安城,此时的长安城,虽然已经从战乱之中恢复了平静,但是城内城外依稀还能看到当日鏖战的惨烈,邓尊骑着马,走进长安城,发现城内的百姓躲躲闪闪的,显然对于邓军的到来,他们感到恐惧。
邓尊一路来到长安府衙,而这个时候,暂时留守长安城的邓瀚早就已经在此等候了,邓瀚本来是要率军去姑臧的,但是邓尊还没到,但是长安可不能没人看着啊,所以邓昇便让邓瀚和他的西凉卫暂时留在长安,等邓尊到了之后,再去姑臧。
“末将恭迎齐王殿下!”邓尊来到府衙门前,除邓瀚之外,所有的西凉卫诸将躬身向邓尊行礼道。
邓尊带着一众属官,翻身下马,走到邓瀚跟前,说道:“诸位将军不必多礼!”然后拱手对邓瀚说道:“见过二哥!”
邓瀚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四弟不必多礼!”
“臣等见过晋王殿下!”邓尊身后,一众宣抚使府属官亦躬身向邓瀚行礼道。
邓瀚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拉着邓尊的手,走进了正堂。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邓尊对邓瀚说道:“二哥本应率军前往姑臧的,却为了小弟,盘桓在这长安城中,小弟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邓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没什么,都是为朝廷、为父皇效力,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既然四弟已经到了,那为兄也该启程去姑臧了,西凉局势不比关中,为兄还是要尽快赴任才是,来人!”
邓瀚一声令下,一名文吏便捧着一堆竹简走上来,说道:“见过晋王殿下、齐王殿下!”
邓瀚拍了拍文吏手上的竹简,对邓尊说道:“四弟,这是秦国君臣投降的时候,献上的关中黄册还有地形图,但是我等班师回朝之时,薛大将军却将其留了下来,由为兄的西凉卫暂管,今日你这主政关中的宣抚使到了,这些东西就交给你了。”
邓尊点了点头,然后让手下的人接过去,说道:“不知二哥打算何日启程呢?”
邓瀚想了想,说道:“你初来乍到,对关中形势不甚了解,父皇说了,待你了解了关中情况之后,为兄便会率军前往姑臧。”
这关中刚刚平定,各地的秦国残余势力还要蛰伏着,邓尊初来乍到,手底下又没有精兵强将,邓瀚可不敢这么快走啊,万一他前脚刚走,后脚长安城就被攻破了,那可就不得了了,怎么也得等到邓尊对关中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他才放心走。
邓尊说道:“二哥,如今关中只有你的西凉卫,那你走后,这关中何人镇守啊?”
邓瀚率领西凉卫驻守关中只不过是暂时的,迟早都是要去姑臧的,到那时候,关中应该由谁来镇守呢?他们离开长安之后,邓昇也没有提及。
邓瀚摇了摇头,说道:“为兄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现在关中、西凉已然平定,武关、汉中等地的作用便不再明显了,也不需要重兵驻防,料想父皇和大将军都督府会抽调武关或者蜀中道的兵马吧,大抵也就是天武卫、天宁卫和龙武卫,只不过最后具体是哪一支兵马,便不得而知了。”
天武卫长期镇守蜀中道,关中之战爆发之后,便到了李嗣业的麾下,龙武卫自成军以来,便一直镇守武关一线,而后来秦国突袭蜀中道的时候,龙武卫入蜀驰援,武关便由天武卫接管,现在关中、西凉已经平定下来,武关、蜀中道也不再需要重兵镇守,所以如果镇守关中的话,要么就是组建新的卫军,要么就是从其他地方抽调兵马,而最有可能被抽调的就是天武卫、龙武卫和天宁卫了。
邓瀚在长安城逗留了七日,待邓尊对关中情况有所了解之后,便率军西进姑臧了,而关中的驻军,也正如邓瀚所料,大将军都督府让李秀成率领龙武卫镇守关中,另外,李靖率领天武卫进驻洛阳城。
在关中的恢复有序进行的同时,宛城内,一道酝酿已久的风暴终于是来临了。
天统五年,八月初十日,景阳殿朝会,皇太子邓灏上奏,说道:“而今大邓平定关中、西凉,普天之下,阻拦我大邓一统天下脚步的,唯有盘踞河北之赵国,而一统天下之后,我大邓之劲敌便是草原诸部,宛城虽为我大邓国都近三百载,然过于偏南,对河北、西凉局势难以掌控,因而,臣请迁都!”
一石惊起千层浪,虽然迁都之议,在坊间早有流言,但是朝廷从来都没有出面证实或者否认,时间久了,人们都以为这只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而今日,作为一国储君的邓灏主动上奏,请求迁都,这可是将事情摆在了明面上了,而且提出这件事的,偏偏还是太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策。
邓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在朝野内外有一定的威望,手底下也有一大批追随他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也关系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的。
迁都一出,群臣议论纷纷,不过大部分都只是感到惊讶,而少部分人却感到担忧,担忧的大臣基本都是太子一系。
虽然邓灏的势力都集中在东宫,但是朝中也是有不少支持邓灏的大臣的,其中与邓灏现在统一战线的就是当年苏弘的苏系了。
当年苏弘死后,苏系分崩离析,但是随着苏弘的弟子诸葛亮担任户部尚书之后,一大部分曾经的苏系官员又聚集到了诸葛亮这边,这部分大臣就是坚定的太子一系了。
诸葛亮看着前方的邓灏,内心十分担忧,迁都其实早就有预料的了,可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最后居然是邓灏提出来,如果最后成了还好,万一迁都不成,这对邓灏的威望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迁都势必会损害到无数人的利益,稍有不慎,邓灏的地位也会动摇的。
果不其然,邓灏一提出迁都,作为宗正的长沙郡王邓纲便立马跳出来了,宛城是邓国宗室聚集的地方,在南阳郡,邓氏宗室有着盘根交错的势力纠葛,一旦迁都,最受影响的就是这群人了。
“陛下,万万不可啊!”邓纲说道:“自太祖皇帝起兵定鼎南阳以来,宛城便是我大邓之国都,历代先帝之陵寝、宗庙均在南阳,这里是我邓室的根啊,离开了宛城、离开了南阳,我大邓还是大邓吗?望陛下三思啊!”
“望陛下三思!”有了邓纲这个宗室大家长牵头,朝堂上一众宗室子弟纷纷附议,而有了宗室牵头反对,其余反对迁都的大臣纷纷附议,好家伙,邓昇一看,反对迁都之人,居然有三分之二人,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人里面,想必对于迁都有所微词也不在少数的。
邓昇看到这个场景,还坐得住,但是邓灏却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了,他预料到迁都会有不少人反对,可没想到居然朝堂三分之二的朝臣都反对,不过让邓灏安心的是,这些人里面,三省六部的高官并没有出面,就连御史台和军机处、大将军都督府都还在观望,虽然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但是当下对于邓灏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如果三省六部和御史台、军机处和大将军都督府都出来反对的话,那就算邓昇有着再高的威望,也很难推行迁都的。
见场面有些稳不住了,邓昇说道:“诸卿,太子也是为了大邓着想,迁都一事,有利有弊,朕还需好生思量,此事今日暂且搁下,来日再议,退朝!”
散朝之后,反对迁都的一众大臣看向邓灏的目光也有些不善,这让邓灏内心十分苦涩,让邓灏心里不禁有些退缩了,这时,诸葛亮走到邓灏身旁,满朝文武都知道邓灏和诸葛亮的关系,所以并没有感到惊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