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8章 取得杨小林的赏识 (第1/2页)
快到苏晴家的时候,刘三江在路边看到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感觉好像在哪见过。
“苏晴,你看路边的那个人,好像是你姐夫。”
苏晴顺着刘三江指的方向,确认那位穿西装的人是她姐夫杨小林。
刘三江在杨小林身前停下了自行车,然后他们互相打招呼,结伴一起去了苏晴家。
回到家,苏晴上楼换衣服去了,刘三江和杨小林在客厅闲聊。
聊了一些家长里短之后,刘三江得知杨小林年龄很小的时候,就与苏菲结伴去了岛国留学。毕业后,杨小林在岛国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现在已经是某家国际银行的经济分析师。
不用明说,刘三江已经猜测出,杨小林想要回国发展,只不过现在政策飘忽不定,让他有些顾忌,下不了决心。
刘三江故意将话题引到了社会经济发展上,想要套出点内幕消息。
作为一位穿越者,刘三江当然知道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可政策真正实行之前,肯定有试点。要是能先人一步,那就相当于赢在起跑线上。
“姐夫,你感觉咱们国家以后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小刘,你这是想探姐夫的底牌!”杨小林会心一笑,“说实话,回国前,本来我不是很看好的,你看这十多年一直乱糟糟的,根本没有经商环境。可是苏菲坚持要回国看看,我也就跟着回来了。飞机落地的时候,我还担心回来就出不去了。昨晚荣伯伯算是给我吃了定心丸,我很看好国家的发展前景。”
还真套出了东西,刘三江还听说昨晚国际饭店前后两条街都实行了交通管制。这种事情,说明昨天那位荣伯伯的行政级别相当高。
刘三江又试探性的问道,“姐夫,那你是想要回国发展?”
杨小林摇摇头,“现在还不到时候。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现在国内消费一直因为社会生产力不足而受到抑制;出口也只是出口一些粮食、煤炭、木材等原材料或者初级商品。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的重中之中就是对外拉投资。其实国际上的热钱,都很看好国内的发展前景,但是它们因为某些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都处在观望的态势。”
刘三江说:“姐夫,这些热钱和国内投资,需要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你想要修建这样的桥梁?”
“小刘,不错嘛!”杨小林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刘三江,“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这座桥梁应该修在哪?”
刘三江笑着回道:“一座桥至少有两个支点,我猜这两个支点,应该是首-都燕京和南边的香江。我说的对吗,姐夫?”
杨小林听了这话十分震惊,这个年代香江还没有回归,而且每年有很多往香江偷跑的人。这导致在大陆,香江绝对是一个敏-感地名,根本不会在报纸文勘上留下好的评价。作为一位勘探队的技术员,整天在荒郊野外工作,他还能有这样的判断,显得很不合理,唯一的解释只有天赋。
“小刘,你为什么不认为是商海?商海可是国内最发达的城市!”
刘三江知道杨小林有意考查他,他也想通过这位姐夫了解一些国外的信息。
“姐夫,你都说是为了吸引外资来华投资,那起码先要让双方互相信任才可以。我来商海时间不长,但我知道商海外滩的十里洋场,以前可是外国占着的,现在由国内托管着。要是建在商海,双方应该都觉得很别扭。”
“小刘,你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杨小林很满意这个答案,“荣伯伯的意思,和你说的差不多!”
刘三江赶紧推脱,“不一样,荣伯伯那是高瞻远瞩,有数据支撑!我只是随口一猜,瞎猫碰上死耗子!”
杨小林挺羡慕刘三江这种有投资天赋的人,有句老话,能让自己羡慕的东西,肯定是自己最渴望有的。
数据分析,杨小林可以拍着胸膛表示,在国内,他绝对名列前茅。可他就是缺乏天赋,以至于他不能成为一名顶级的投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