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大唐版央妈 (第2/2页)
听到李佑的心声。
李世民有些懵逼,什么中央银孝什么经济武器一概没有听懂,甚至什么移动支付更是方夜谭,但凭直觉他觉得这绝对是很恐怖的东西,甚至能够左右皇位!
对于这个李世民非但没有担忧,反而有些高兴,果然佑儿还是心系下百姓的,也只有亲情、百姓才能让佑儿认真起来!
至于李佑未来会不会造反篡位什么的,李世民根本不在乎,甚至如果李佑真的要造反,他还可能会在边上敲锣打鼓、助威!!
皇帝陛下、太子殿下都已经同意要推行纸币,朝中大臣便也没有人反对,毕竟从他们理解来看,这纸币的确会方便不少!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英明!”
“哈哈,纸币一事,戴胄你们户部这边也要多多配合!”李世民笑着道。
“推行纸币,利国利民,臣必定全力以赴!”戴胄也相当高兴,用不用纸币他不太在意,但是这样一来,他户部可就有了金主大大,可以想象,未来有了太子殿下在背后支持,户部还会有差钱的时候么?
戴胄早就想抱李佑的大腿了,一直没有机会,今机会终于来了!
“太子殿下,权大人事务繁忙,若是有什么事情,尽管安排臣和户部!”戴胄一脸渴望的看向李佑。
李佑点点头,“那就有劳戴大人了!”
戴胄大喜,连忙对着李佑一拜。
“那纸币一事就先议到此处!”李世民很是欣慰,“房爱卿,现在户部钱的问题解决了,即可从江浙购买粮食调入北疆!”
“陛下,虽然钱的问题解决了,有了钱也能买到粮食,但是粮食终究是消耗品,寅吃卯粮,长此以往,江浙地带也会开始缺粮,等新粮成熟还得等到九月份,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臣担心江浙地带的官员、百姓都会有意见!”
听到这里,李世民原本已经舒展开来的眉头再一次皱起来。
钱有了,可以买粮,甚至是高价买粮,可是把江浙地带的粮食买空了,那江浙地带的百姓又该怎么办?
拆西墙补东墙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江浙一带盛产粮食,但粮食绝对无法同时供应江浙本地和北部边疆十多个州县!
下一批新粮要等上半年!
【李二还是怂了,不敢和世家门阀宣战!】
【现在也的确还不是和门阀世家撕破脸的时候。】
【从江浙调粮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粮食就那么多,对于李二来就是左手倒右手,而且手中的粮食还在不断被世家门阀吞噬,囤积居奇!】
【如果内部暂时无法解决的话,那就只能从外部下手了!】
【北边、南边是突厥、吐谷浑、吐蕃,都是游牧民族之地,粮食他们自己都不够吃,更加没有,想抢都没得抢,东边是高句丽,还不到动手时机,再往下就是海和日子,日子还是野人时代更没搞头,跨海作战也不现实。】
【那么就只剩下南诏了,这南诏好歹也是我大唐的藩属国,去找他们借点粮食不过分吧....不能抢....】
李佑果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
听到这些,李世民顿时来了精神。
南诏国么....
对于南诏国,李世民并不算陌生。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南诏国就是蒙舍诏。
这么一个国居然会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大唐?
李世民对此表示疑惑。
【南诏又影鹤拓”,“龙尾”、“苴咩”,“阳剑”等别称。】
【南诏有一种水稻名为占城稻,这占城稻又被称之为早稻!】
【占城稻,亦称“早占”、“早米”、“早占城”。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南诏还有一种晚稻,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所以南诏国内的粮食一直很丰富!】
【若是可以从南诏国借点粮草,那么便能弥补被世家门阀吞没的那些粮食!】
原来如此!
李世民恍然。
一年种两次的双季稻!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为啥就没有早点知道呢!
若是早点知道,还用李佑提醒么?朕早就派兵拿下南诏了。
不过现在知道了也不迟!
先从江浙购粮调到北疆,然后再从南诏“借”点粮食来弥补粮食短缺!
至于什么时候还给南诏,那就好了,不定南诏国粮食多,都不要大唐还了呢!
“陛下?”
见到李世民一直没有回复,房玄龄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北疆粮食短缺问题,之后让户部各地协调,若是不发生灾的话,勉强支撑到新粮出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若是到了那个是粮食还是不够的话,那朝廷也只能对世....”
房玄龄这话还没有出口,却是被李世民打断!
“户部只管大胆从江浙等地调粮,朕保证用不到一个月,朝廷就会将粮食缺口堵上!”
“到时候别忘了让他们原价买回去!”
此言一出,太极殿顿时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