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金榜题名 (第2/2页)
如果说,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更多的是讲究天意、缘分。而金榜题名考验的则是真真正正的实力,还得“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合一。不然,可能又得苦读三年从头来过。
在唯功名是图的古代封建科举时代,“金榜题名”被看作是人生至喜之极。前两句不过是衬托而已,三句的“洞房花烛”又常常摇曳在金榜题名之后,模式化的应试也造就了模式化的婚姻,正所谓大丈夫先立业后成家,考得状元娶得金枝。
然而八十年代的高考,实际上考上大学的难度也非常不容易。古人10年寒窗,而我们从小学到高考最起码要11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是“一考定终生”。高考竞争激烈,几乎成为所有年轻人的唯一出路。所以无论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有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强大自驱力。
八十年代的大学教育属精英教育,大学生都是稀缺产品。当时大学数量少,规模小,属精英教育,考上大学的被称为天之骄子,哪怕是中专毕业也是人才。毕业后都是国家分配工作,带干部指标,在单位里也非常受重视。
简单地说,考上大中专学校就成了干部,考不上就是工人或农民。城市里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家待业,慢慢等着国家招工。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岗位基本上要靠国家来提供。而当时城市就业已经很困难,正规国企都人满为患,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只好进入小型集体企业,或者是街道工厂,三产等等。
结束了中学生活到现在,其实离高考结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感觉那场与自己人生沉浮攸关的考试并不久远,就如同现在所有的情绪都被兴奋所替代、关联一样,在王建浦心中仍然历历在目。
这一年的高考,王建浦家所在的整条小巷、整个居委会中,一共有7位青年应届,最终考上学的却只有2位,另一位上的还是中专。而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复旦大学的,只有王家的孩子。
收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激动和兴奋,王建浦甚至都有一种想大哭一场的感觉!
录取通知书是复旦大学统一发出的,一是发到家中,一是通知到原中学。中学又马上知会了当地的居委会和街道。
第一拨前来道贺的就是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加之王建浦更是这个街道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考上复旦大学的学生,并且又是这样名声在外的显赫专业,当然在街道和居委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重视。
重视的结果,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商量以后,决定以慰问的形式,组织了一队小学生,敲锣打鼓的把通知书送到了王国贤家里。
虽然说早有预料,但是王国贤一家根本没有想道街道和居委会竟然会弄出来这么大的动静。这个由小学生组成的乐队,锣鼓声音一响,四面八方小巷里的人就全知道了。
从今天早上到刚才,各路道贺的人马源源不断,门外小院里的鞭炮声就基本上没有断过。
家里废弃的纸盒烟盒糖盒、还有鞭炮的碎屑等等,根本都没有时间、也来不及清理,洒满了一地。
王建好看看阿哥发呆的模样,走过去在他肩膀上轻轻地拍了几下,说道:“阿哥,你是今天的当事人,家里的卫生你自己都不来做,不来事的呀?”
王建浦回过神来,歉意地笑笑,说:“应该的,应该的。这样,小妹你收拾桌子,我来扫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