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蒸汽机的问题 (第2/2页)
杨广不由飘飘然,他龙颜龙悦道:“东洋……你剖析到位,目光敏锐,文才不错。”
哈哈……
放开这一主一仆,借着杨广剽窃人家杨万里的诗歌互相吹捧不提,只说杨万里,会不会被气得活活从棺材里跳出来,大骂杨广之可耻?
不过。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杨广姓杨,杨万里也姓杨,冥冥之中两个人说不定有某种天机不可泄露的联系,也未必可知,一切未定也。
……
……
话说。
杨广一直重点跟进的蒸汽机问题,现在,相关工作正在稳步进行,许多零部件已经铸造出来,并且打磨完成了,现在工程量最大的一个总成装配工作,因为没有杨广的示意,所以,暂时还没有进行。
杨广考虑的问题是没有汽压表。
现在,纵然蒸汽机造出来了,可是,没有合适的压力表,许多数据就监测不到,杨广在心中哀叹:在一个毫无工业基础的时间节点,欲图跨越时间,超前完成本不应该在本时代出现的东西,真难。
怎么办?
没有压力表,那就只能靠目测,凭经验。
于是。
杨广就特意选拔了一批年轻力壮,聪明伶俐的年轻人充斥到蒸汽机的研造与操控之中来,让这些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参与整个过程,这样,可是大大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待来日蒸汽机正式运行时,可直接上手。
虽然杨广此举等于是开了高额的工资,请了一帮人从实习生开始干,不过,目前看来,这个方法却是相对最靠谱的了。
另外。
除了蒸汽机,还有与之配套的造船工程,杨广令赵京在扬州开办的扬州造船厂,也已久开办了有些时日了,据赵京报告来的好消息,造船厂那边一切顺利,如今,已经造出了一艘史无前例之大船的船体,那船身足足有四五层楼那么高,许多参与造船的工匠们,也不由得暗暗咂舌,感叹自己造了一辈子的船,还是第一次参与这样庞然大物的制造,许多人开玩笑说,这样的船若下到海里,恐怕,是再也不怕海里的龙王爷的了。
据赵京报,造船的时候,他特别聘请了江南一带几家最会造船的船商前来开会,当时,那些船商听到了赵京赵大人的巨轮计划,一个个被惊得瞠目结舌。
他们万万想不到,赵大人竟然犯有严重的臆想症,许多人撇着嘴心想:造出那么大的船来,你赵大人来划浆么?
他们当然不知道,与大船相配套的动力设备——蒸汽机的研制工作,早已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展开了,待这边的试验一成功,立刻,就会将成功的模式复制粘贴到扬州,到时候,大船又何愁动力呢?
其实。
说到动力这个词,这些古代人都未必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
更不用说活塞与缸体的关系这样复杂的动力学知识了。
……
……
目前来说,杨广在长安城的日子,过的还是舒心的,虽然他的脑子中有千千万万个爆炸性的想法,可是,他倒没急于将它们一股脑挖掘出来,他需要好好捋着,梳理着,将一些东西有条不紊地弄出来。
譬如。
造纸业。
如今的大隋朝,已经有了许多家可以生产女性卫生用品的制造商、经销商,有些是官办,有些是民办,还有一些是合营的。
大隋朝仅仅在纸品的生产销售上,每年,就可以给国库增加一千余万两白银的收入。
可以说。
凡是从事与纸有关生产经营的人,都发财了。
特别是扬州一带,出现了很多超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