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王平 (第2/2页)
小小年纪,居然说是这样几句非凡的话来。
他可不是别人,正是王东海的独生儿子王平,小名可可。
王东洋见亲侄儿口齿清晰,讲话入情入理,不由又惊又喜,谁能想到,自己这个愚蠢不堪又冥顽不灵的弟弟,居然生了这么一个好儿子。
王东洋一把将王平搂在怀中,摸了摸他的脑袋,疼爱地道:“我儿……说的也有理,可是,伯伯日夜在皇帝身边服侍,虽然贵不可言,每日却是如履薄冰,更怕你父亲,打着我的旗号,做出什么为非作歹,不可收拾的事情出来,到那时,悔之晚矣。”
小小孩童王平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本正经道:“伯伯,孩儿不敢妄议父亲,但是,也知父亲不过一乡绅而已,人无完人,父亲为人处事纵有不道之处,可是,却也远未到招灾惹祸之时。
伯伯,请你放宽心,待侄儿长大,一定替王家争气,上报国君,下为黎民。”
王东洋听了侄儿一番话,看着不过八九岁的小小孩童,如同小大人一般志向高远,豪气如云,他倒情不自禁落下泪来。
“好!
好!
好!”
王东洋一连说了三声好。
……
……
杨广夜晚有些失眠了,今天白天在王家看到的那些小东西,他虽然当时有一丝丝小小的不悦,可是,看在王东洋的份上,转念一想,也就没放在心上了。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杨广在床上辗转反侧,主要还是在思考着关陇门阀这些势力,虽然,因为他的绝对威望,并不敢公然跳出来对他推行的政策表示反对,可是,杨广私下也收到了许多告密信。
虽然。
许多时候,告密都是小人行为,可是,身为王朝至高无上的领导者,杨广也或多或少,喜欢上了聆听秘密。
当下。
最有可能想跳出来的,大概就是杨玄感了。
杨广知道,历史上的杨玄感叛乱,最后虽然事败被镇压,却由他而起,揭开了大隋王朝衰败的序幕。
那么。
该怎样让这些人彻底断了欲图谋反之路,而老老实实跟自己走呢?
除了强权。
利诱。
还有什么?
虽说,杨广始终相信,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是,人心难测,他也不敢说能百分之百将文武官员都拿捏在自己的手心里。
如此。
杨广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将杨玄感的日后谋反,早一些消灭在萌芽状态呢?
也不难。
逐步削减权力。
可是。
削了一个杨玄感,还会有马玄感、牛玄感出来。
杨广认为。
关键。
还是让杨玄感等人的日后谋反失去物质与人员基础。
这才是关键。
那么。
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