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两个坏消息 (第2/2页)
呼衍氏立即命人去找。
从人回报,两人昨夜已不知去向。
呼衍氏看着右贤王,惶恐道:
“卑职该死,这一切,一定是那聂壹与秦人事先设好的圈套。”
单于庭的骑将道:“右贤王,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打了,还是撤吧。”
右贤王恼怒道:“撤,大匈奴的几万运输队,就在身后,我们撤了,那不是将这些人送给秦军屠杀吗?”
当即,左思右想,右贤王放弃了继续攻打眼前秦军的打算,令呼衍氏带本部军打头阵,和兰氏在左,须卜氏在右,组成一条通往黄河岸边的通路,掩护后面的运粮大车向北撤退。能带走多少粮食就带多少,带不走的尽数烧毁,不给秦军留下。
随后,右贤王对单于庭的骑将道:“我们二人,带领大军断后,掩护大队人马后撤。”
骑将担心地问道:“如此,大军每日也就前进数十里,这样是不是有被秦军包围的危险?”
右贤王摇了摇头道:“通过这一日的交手,你难道还看不清秦军的实力吗?”
“论防守,秦军的铁甲阵,确实更胜一筹。但若要论进攻和追击,他们那身笨重的盔甲,可就是他们的累赘了。”
“一旦秦军胆敢追击,在这空旷的原野上,
。岂不正是我们勇士们驰骋砍杀的目标吗?”
单于庭的骑将默然不语。
于是,匈奴整顿军队,前有开路先锋,两翼有护运马队,后面有押运的大军,十几万骑兵,护送着几十里长的运输队伍,向黄河岸边而来。
发生在河阴及聂壹身上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秦王嬴高布置下借着匈奴秋掠之机,寻机歼灭入侵的匈奴军的策略之后,王离立即指挥三军,陆续抵近到九原一带,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这时,九原郡河阴城的大商人聂壹求见王离,说道:
“匈奴在我大秦边界经常侵犯,实在是一个祸根。我有一个好办法,把匈奴引进来,元帅指挥部队给他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离问聂壹:“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河阴献给匈奴人。”
“匈奴人贪图河阴的粮食,一定会前来。我们只要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匈奴人一到河阴,元帅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消灭他们。”
王离觉得可行,立即把聂壹的建议奏报给秦王。
秦王召随行的军事联席会议成员商议。
秘书长李左车向秦王进言道:
“聂壹此计,可以一用。”
“匈奴人南掠,图的是粮食和财货,我们完全可以将粮食作为诱饵。”
“而匈奴人的骑兵,历来飘忽不定,很难捕捉,如果我们将河阴的数十万石粮食,变成匈奴人的包袱,使这些贪财的匈奴人舍不得、丢不得,那他们的机动性也就不复存在。”
“我们的一部步军可以在中间的朔方,拦住匈奴人的去路,与匈奴交战,吸住匈奴人。”
“待进入河南地的匈奴人都集中在一处时,我们的另一部步军从另一侧迂回出动。然后再用我们的骑兵,切断匈奴人的退路。”
“到那时,不管匈奴人还多少机动性,我们的铁甲军,就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任意机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