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带偏了 (第1/1页)
为了防止清查出来的田地为士绅们霸占,朱由检任命钱嘉征为正四品左佥都御史,以他为首,带领督察院一批御史们组成“宗室田亩清查特遣组”,专司各地藩王王田清查,并派东厂番子跟随监督。督察院的御史们大部分都是新科招募的年轻人,全都是刚入官场的愣头青,一个个血气方刚,对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一定会一查到底,让他们做这样的事正合适。除了以上三条之外,还有其他林林总总一些补充,都写下来,构成了“宗室改革执行诏令”,作为特遣组办案的依仗和依据。事关二十多万宗室的改制,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不容得丝毫的马虎。兔子急了还咬人,那些藩王将军们也绝不会愿意看到利益受损,会有什么反应也不好说,甚至会公然造反也说不定。但朱由检既然做出这个决定,当然也不会害怕。其实那些宗室们被当做猪养了二百多年,早就没了什么锐气,本身没有掌握什么权力,若是真的敢造反的话,甚至不需要出动军队,估计只需要地方官府派出一些兵卒,差不多就能平叛。而且,朱由检还巴不得有人造反,那样就可以直接除藩,直接抄家,又是一大笔财富进账!众多的亲王和郡王,分布在各个省份,光是清查他们非法占有的田亩就需要派出大量人手。完全由地方官府负责,估计朝廷能够拿到百分之一都算好的,所以必须由京中派人负责。督察院的上百名御史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由钱嘉征安排,各带一帮锦衣卫番子奔赴各地去了。关于宗室改革的事情讨论完,时间已经不早了,甚至过了用午膳的时间。散会之后,毕自严忽然感觉少了点什么,忽然脚步一顿,面色有些古怪。“似乎,忘了说叛军的事情。”这不怪他,实在是钱嘉征和朱由检两人一唱一和,直接把朝会主题给带跑偏了。原本大家是要商定关于如何征讨叛贼的事情的,甚至有人想要调辽东军队回来平叛。但是,宗室制度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大家一说起来,就没完了没了,结果就全部把叛军的问题抛到了脑后。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之后或者在回家的路上回过味来,但既然已经散会了,大家也都很累了,也就没有人返回再去触皇帝的霉头。而就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朝廷却是宣布了昨天“众位大臣在朝堂上关于对叛军处置的对策”。对策很简单,就是催促洪承畴尽快编练新军,强调要以安抚百姓为主,还有一点就是一定不能让叛军进攻凤阳。这个对策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非常正确,没有任何毛病,但一分析就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皇帝似乎没有下令清缴叛军!?练新军,抚百姓,守凤阳,看似都是为了对付叛军,但实际上也都可以不与叛军正面交锋。远在山西潞安府新建立的黄
河镇抚营驻地组织招募新军的洪承畴在接到命令的时候,马上就领会到其中的意思。他原本在收到洛阳被攻陷的消息之后,还有些紧张,担心皇帝催促他带兵去围剿,只怕这还没有真正成军的镇抚营,到了叛军面前再溃败,到时候就是罪加一等了。而既然皇帝强调了三件事,那么这些就是主要的,所以练新军不可以操之过急,还要继续练。首先把这镇抚营练好了,其次是安抚好河南府的百姓,最后就是要守住凤阳府。新军的训练,其实他也插不上手。因为从招募到武器的配发,再到人员配置和训练内容,都是由派遣过来的那些京营“老兵”负责的。不过,这支军队成型速度很快,以勇卫营的训练方式,还没有正式成军,他们已经有了不错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如果调令起来,战斗力应该不错的。练新军这件事并不需要他操心,这段时间,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对地方衙门的熟悉,以及对流民百姓的安置上。洪承畴对灾民,难民的安置效率非常高,而且积极地去采用新的方式。比如现在山西境内正在建造“司道”,其实就是省道。明朝行政区划最高级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之前建造了“京太公路”,现在正以太原为中心,分别向西,北,南三方建造水泥公路。其中向北到大同,向西到到陕西绥德,向南则是有两条,分别是到平阳府和潞安府。这几条路算是山西目前规划的主干道,这里对外贸易繁忙,公路收取过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前期投入肯定是巨大的,但出于战略意义,这路自然是修建的越早越好。就目前而言,山西境内的灾民大部分都是被安排去修路了。事实上,各地方积存的粮食并不少,关键是要让这些粮食流通起来,这样才能让灾民不至于饿死。煌夏商会直接促成了北方各地粮食的流通,通过种种手段,使得原本被藏在富户和地主官绅家里的粮食被释放到了市场上。而通过做工,百姓获得了工钱,可以买到口粮,自然也就没有了动乱。这段时间,勇卫营把山西境内八大晋商的余孽铲除掉,还平定了几次由晋商引起的小规模的叛乱,可以说是完全将乱情镇压了下去。朱由检让孙传庭三司总督的身份直接节制甘肃,陕西和山西的剿匪安民工作,而孙传庭也很好地利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到崇祯元年四月份,基本上平定了内部的祸患,灾民有了妥当的安置。现在洪承畴安抚黄河两岸的百姓,也是打算采用这种方法。不过,除了公路建设之外,他这边还有一项重大的工程。治理黄河。自古以来,对黄河的治理都是朝廷的一大难题,各朝
各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水利能人。其中明朝中后期的潘季驯就是代表人物。他吸取前人的成果,全面总结了华夏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他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发明“束水冲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华夏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位老先生已经逝世,但也有不少人学习到他的知识,虽然没有能够成为新一代专家的,可被好好利用起来,也可以做出不少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