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好熟悉的大马士革 (第1/1页)
卢承庆简直要怀疑人生了。我范阳卢氏,岂能遭受如此屈辱?哼——卢承庆拂袖而去。没人阻拦。一是李承乾让东宫护卫散开了。二是,此人乃是范阳卢氏之人,护卫还真不敢得罪。五姓七望在此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等到卢承庆不见了。李承乾回到东宫里,这才皱眉问道:“刚才那人是谁?”此前,他心里正在纠结如何做,并没有太在意那人。一个护卫尴尬的道:“太子殿下,他说他是范阳卢氏的卢承庆。”李承乾想了想。本宫好像不认识这人。护卫想了想,太子殿下太健忘了,又弱弱的道:“太子殿下……您刚才让他……让他滚……”李承乾:……本宫竟然直接让范阳卢氏的弟子滚。嘶——想想就刺激。“来人,去本宫舅舅府上!”李承乾觉得这事儿有点大发了,范阳卢氏作为五姓七望之一,竟然派弟子来找自己,定然是有投孝之意。本宫一个“滚”字,这事儿就黄了。来到赵国公府。长孙无忌正在朝中统筹朝廷出兵朔方一事,暂时还没有回来。李承乾冷静下来。舅舅会不会责骂自己蠢?一定会!对了!卢承庆抱着刀,谁知道是不是图谋不轨。真要投孝本宫,怀揣着一把刀,几个意思?……长孙无忌从朝中归来。尚未回到府中,途中就遇见一人。这人怀里揣着刀,拦住了他的马车。刷——一个随从持刀厉喝道:“狗胆!尔意欲何为?”那人不卑不亢的道:“卢某乃是范阳卢氏卢承庆,求见赵国公。”长孙无忌正在车里闭目养神,听到外人有人如此介绍,淡淡的道:“原来是卢大人,请他上来。”随从这才收起兵器,恭敬的请卢承庆钻进马车。马车里。卢承庆与长孙无忌相对而坐。卢承庆心里苦涩。原本,长孙无忌曾经向他伸出橄榄枝,想让他站队太子李承乾。然而,被他拒绝了。如今,他却要反过来投孝。典型的拉着不走,赶着倒退。场面一度尴尬。两人谁也不张口。谁开口,谁就输了。卢承庆心里一片悲凉。这口气,必须挣回来。毕竟,这一整天的遭遇太打击人了。许久。马车停下来。赵国公府到了。卢承庆就尴尬了。万万没想到,长孙无忌的脸皮够厚。本来,卢承庆就拼着一张脸皮不要了,也要撑到底。奈何,这条路终究是会抵达重点。如今,他不得不开口了。早知如此,还不如早点认输。起码,认输输一半。这时,他再开口,就输完了。谁想。卢承庆豁出去,正准备开口问。突然,长孙无忌问道:“不知卢大人所求何事?”老狐狸!如今,范阳卢氏的处境,身为当朝第一个的长孙无忌,怎会不知?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所求?这是又补了一脚。卢承庆心里麻卖皮,脸皮却不得不不动声色的道:“卢某此来,想请长孙大人指点一二。”“卢大人请说。”
长孙无忌脸上笑呵呵,心里吐槽不已。装?老夫让你接着装。给你面子你不要,如今范阳卢氏处境不妙,来求老夫,还在那装模作样。我呸!卢承庆问道:“不知万年县伯此人如何?”长孙无忌淡淡的道:“不太熟悉。”卢承庆:……去你大爷!卢承庆平复了一下情绪,再次问道:“听说,此人向朝廷进献了红薯此物,又是大唐日报社的顾问。大唐日报社也是出于此人之手?”长孙无忌又淡淡的道:“你都听说了,还问老夫做什么?”卢承庆:……屈辱!贼腻嘛屈辱!长孙无忌又道:“老夫要纠正你一点,红薯的确是陛下经过白胡子老头的指点,得来的神物。并非什么万年县泊所献,卢大人切莫搞错了。“哼——五姓七望就是不老实,都这个时候了,心里面还打着小九九。老夫乃是比哦下的臣子,可不会惯着你。卢承庆心里微叹。他可不是没脑子的人。刚才的话,不仅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暗指。一旦长孙无忌认可了他的话,那么以后两人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可是,长孙无忌否认了。他还是心向李二郎。卢承庆就必须收起其他的心思了。这时。终于低下了头颅,道:“有关万年县伯此人,请长孙大人指点一二。”长孙无忌目光游离在马车之外,像是在自言自语似的。“万年县伯年纪轻轻,却一心为国。朝廷想要出兵朔方,却有不忍心增加赋税,此子想到一个好主意——国债。“卢承庆惊呆了。国债此物,他大致明白了朝廷的用意,也明白此物的作用。原本,想让大唐百姓接受此物,简直是李二郎的痴心妄想。却不想,他还是低估了朝中的能人。李二郎能够打败隐太子,就说明他麾下有不少的能人异士。国债的推行,借用青盐打掩护,同时青盐也借助国债,成功的转移了青盐打击弄范阳卢氏的这个目的。可谓是一箭三雕。卢承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国债会是出自李易欢。此物,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这个万年县伯,只怕是从前低估了他。刹那间。卢承庆心底好胜之心被点燃了。此子,卢某一定会打败他!“多谢长孙大人!”卢承庆道谢之后,竟然没有再问别的,就将怀里揣了一天的大马士革捧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长孙无忌心里不太爽。这个卢承庆,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其他什么也没说。没有投名状,投孝个鬼!他觉得自己被套路了。竟然敢对老夫动心眼?卢承庆道:“此乃大马士革,乃是卢某从一胡商手中买来,请长孙大人笑纳。”长孙无忌脸色古怪,心里的那点不乐意暂时没工夫想了,全被这把到吸引了。怪不得,看起来那么熟悉。形似弧月。宝石璀璨。啧啧啧……好熟悉的大马士革!卢承庆心里一乐。瞧瞧,皇帝身边第一人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终究,这天下人不
如五姓七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