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科举制改良万年工具人 (第1/1页)
李易欢突然问道:“唐大人,你觉得科举制如何?”唐俭张了张嘴,又赶紧闭上了。不行!老夫先慎重考虑。不能轻易评判。皇子的这个问题里面一定有大猫腻。李二却笑了。虽说科举制不是他的独创,前隋就开始了。只不过,前隋也没怎么用。基本上,仍旧是察举制。科举制在他老李手里才发扬光大。李易欢觉察到老爹莫名其妙的嘚瑟,无语的问道:“老爹,你笑个啥?”李二决定不装了,心里有话就要说。“儿子,你爹我,觉得科举制好啊!陛下实在是英明,如此天下人才进入吾……咳咳咳……陛下彀中。”唐俭一脸尴尬,陛下,当着臣下的面,这么自夸,可要脸乎?魏征就更不用说了,差点就要怼李二。猛然间,他后背一阵发凉。腻嘛!大意了!忘了魏某如今是一介平民,但是没有魏某的监督,皇帝陛下你有点嘚瑟过头了吧。李易欢没听出来话里面的猫腻,皱眉道:“老爹,我只想说没文化可真怕。好好的一句天下人才尽入吾彀,被你整的四不像。”“好像也不能这么说,搞不好会被陛下咔嚓——把脑袋给剁了。”唐俭好幽怨啊。皇子!你爹可是皇帝!但是,你不知道啊。你又明知老夫是陛下的臣子,在老夫面前怎么评判陛下真的合适吗?李二心里愤慨,不服气的道:“陛下又岂是那种以言获罪之人?”李易欢没理他。窝嘈!朕被儿子无视了?李二反正也习惯了。李易欢却对唐俭意味深长的道:“老唐,我对科举制有一点真知灼见,你想不想听?”唐俭直龇牙。真知灼见不是这么用的吧?皇子,你真不愧是陛下的儿子,一样的厚脸皮啊。他正想找理由开溜,决定不趟这趟浑水。然而,李二给了他一个眼色。唐俭心累了。可能是年纪大了,太容易就心累了。要不,辞官吧?唐俭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又不得不道:“老夫就洗耳恭听。”李易欢笑了。老唐,你还不是眼瞅着这份功劳?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接下来,李易欢就不再卖关子。“咱们大唐有一种约定成熟的现象,参加科考的文人,会在考试之前,打磨出一见好的作品,写成卷轴呈送给声望较高的官员,请求他们向主持科考的礼部侍郎推荐。”“这叫行卷。”在场的几个人,听得心中毫无波澜。在他们看来,李易欢这些算是废话。李易欢继续道:“投行卷就是为了公卷。”“公卷,就是由接受了行卷的公卿大臣,再次向考官推荐考生。”“行卷和公卷确有可取之处,比如当朝魏征魏大人,为人公正不阿,就会为朝中举荐真正的人才。”魏征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唐俭插了一嘴,道:“老夫上官唐俭唐大人也为朝廷举荐了不少人才。”说完,看了一眼李二。李二点点头。唐俭心里舒坦。能够被陛下
认同,也枉老夫如此兢兢业业。可是,接下来就为自己的话后悔莫及了。只听李易欢叹息道:“可是,人总有私心。就算没私心,投了行卷,这个人也就等于做了某个公卿大臣的门生。”“老师向考官举荐自己的学生,就是徇私。”“朝中,有多少人因为这种师生关系,同为一派,老唐你应该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吧?”窝嘈!唐俭的心都凉了。简直杀人诛心啊。刚刚该为朝廷举荐人才,怎么足够就成了徇私舞弊,还有结党的意思?这不要人命吗!李易欢最后一锤定音。“本来,这是可行之事,却因为人皆私心,最后却在实际运作中,反而成了徇私舞弊的重要手段。”轰隆——李二的身体在打摆子。没想到,引以为豪的科举制,竟然存在如此严重的弊端。最可怕的是,在此之前他竟然没有觉察到。朕……丢人了!幸亏,儿子不知道朕就是皇帝。最多,就是老子在儿子面前丢人了。另外,儿子能够指出这个弊端,想必应该有改良之策。李二心里充满希冀,却将目光落在了唐俭的身上。唐俭心里苦。他好羡慕魏征啊。无官一身轻。如今,在场的官员就他一个。陛下想听皇子有什么良策,只有借助自己的口。就像李易欢所说,这良策会被五姓七望活活咬死……老夫不就成了皇子得罪五姓七望的替罪羊?嘶——老夫不干!“万年县伯如此说,可有改良之策?”唐俭还是妥协了。李易欢道:“没有改良之策,我说个锤子?”唐俭心里心里默默流泪。皇子,老夫还真希望你说的就是锤子!如此,老夫不必以后为你背锅。李易欢已经娓娓道来道:“现在的科举制其实本质上还是察举制,想要真正的实现公平公正的筛选一心为朝廷办事的人才,只需要做两点改良。”魏征忘却自己的身份,因为心里一心为国的信念,忍不住问道:“少爷,哪两点?”李易欢笑道:“一:大唐文人,人人皆可参加科考,从此无须投行卷。”魏征心里沉吟:“这……”说来好听,基本上没用。这时。李易欢又道:“二:糊名制。”“所有考生的试卷,姓名、籍贯、年龄等一切,全部用红纸糊住,三个人看不到任何信息。”“考官在评判试卷时,就不会因为个人感情,或者为了徇私舞弊,给内定的考生打高分。”“第二点糊名制,只有在第一点实施的情况,才有意义。而第一点的实施,也就断了行卷和公卷的路,相辅相成之下,才能够公平公正。”吧嗒——君臣三人的下巴全掉了。鬼才啊!说来简单,却无人想得到。行卷和公卷的弊端,也并非无人想得到。但是,如何改良才能够杜绝这一弊端,就太难了。想不到,在李易欢这里,寥寥数语,迎刃而解。李易欢竟然叹道:“这一切说来并不难,但是允许天下文人人人有
资格参加科举,就不知道陛下有没有魄力下这个圣旨了。”“这可是动了一些公卿大臣,还有士族门阀的蛋糕,反对声一定不会小。”李二暗下决定。舆论士族门阀的反对声有多大,这天下终究是朕的!朕要某天,真正无愧的说出,天下人才尽入朕彀矣这番豪言!魏征却同情的看了一眼唐俭。可怜呦!就一工具人。又工具了一回。万年工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