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想买青盐我只认国债 (第1/1页)
“有什么好解释的!”李二看到魏征,肺都快气炸了。好好一个堂堂御史中丞,朕让卸了你的职务,让你在家反省。你可到好,跑过来当管家?魏征却道:“老爷,你误会少爷了。”他就算是平民,也还是那个魏征。这语气,像极了在李二面前屡屡犯言直谏时的样子。李二气道:“老魏,你只是一个管家,老爷我教训少爷,有你说话的份儿吗?”说完,心里面好畅快啊。曾经,在朝堂之上,屡屡被魏征喷。挨完喷,还要夸他喷的好。就腻嘛憋屈!今日,再也不用装了。然而……他低估了魏征。魏征不卑不亢的道:“老爷,少爷如今是陛下册封的万年县伯,又为朝廷分忧。”“您也是陛下册封的万年县侯,怎么能够不分是非黑白?”李二:……朕那个窝嘈!魏征!你还是那么勇!李易欢佩服的道:“老魏,真不愧是魏征的本家,你俩有一拼!”魏征面无表情。李二心里就憋屈了。好啊!以前朕奈何不你魏喷子,现在还想敢这么喷朕?李二决定依仗老爷的身份,好好收拾一下魏征。朕不是公报私仇!朕就是气不过……不对,是告诉他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家。呵呵……魏征,朕要放大招。你……准备好了吗?就在此时。魏征意味深长的看了李二一眼。对于李二,身为臣子的他,怎么可能不懂。一眼就看穿了陛下的想法。这个眼神儿,如此的意味深长。似乎再说……李二心里直呼窝嘈!威胁朕?你敢暴露朕的身份?李易欢哪里知道自家老爹和管家的内心戏这么多。他一声长叹道:“此时此刻,唯有陛下才能懂我。”李二:……朕懂个屁!不是……朕懂你个屁!……越来越多的马车前往李记盐铺。如今,万年县,桃花源村。源源不断的马车拉着青盐,送往个个李记盐铺连锁店。青盐,如今成了整个长安的狂欢盛宴。给人一种如此不真实之感。几乎每个人都在想办法买青盐。可是,因为士族门阀的加入,各个连锁盐铺,不在兜售少量青盐给长安百姓。刹那间。长安普通百姓怨声载道。商野听着各个连锁盐铺反馈回来的信息,想到了李易欢此前念叨的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古人诚不欺我也!于是,他大手一挥。李记盐铺总店,无数的小斯出去了,前往每一处李记盐铺连锁店。传达总掌柜的指令。从此刻起,无论士族门阀也好,普通长安百姓也罢。想要青盐?可以。不过,李记盐铺只收国债。开元通宝,一概不收。哪怕金叶子,也不收。这么一来,所有人都懵了。万年县伯不是刚买了五十万贯的国债,这是还打算继续买?你要买,直接去户部国债局不就完了。……户部。国债局。李君羡带着陛下的皇命而来。而后,又快速离去。接着,户部的国债局就发布了一条规定。
无论任何人,购买国债,最高限额五十万贯。并且,这条消息迅速在长安传播。最后,众人皆知。刹那间,谩骂的百姓就懂了。不是万年县伯不收钱,是他想买国债,可是国债局却来个一个莫名其妙的限额。于是,天下第一大傻子万年县伯李易欢,为了买更多的国债,就想出了以国债换青盐。于是,在士族门阀还在犹豫当中之际。普通百姓已经开始去了国债局。“买国债!”兑换窗口。里面的人都快睡着了。一个人影也无。不睡觉,等着过年吗?乍一听到这声音,还以为出现幻听咯。“我要买国债!”再次听到这声音。里面的人白揉揉眼,往窗口外一瞧。好多人!不会是做梦的吧?这场景,属实难以置信。“我说我要买国债,听到了吗!”外面的想要购买国债的人,也是第一次听说国债局。因为不了解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所以对国债的官员,也就缺少了敬畏之心。加上内心焦急,竟然敢对国债局的人发火了。然而……窗口处的官员却很开心。腻嘛!遇见傻子了!你买国债,我当然卖!谁不卖,他就是傻子!户部尚书兼职和国债局局长的唐俭可是说了,谁卖的国债多,他就会向朝廷请功。要不然,国债就没几个人愿意来。这几个人也是没背景,就想拼一把。本来,心都凉了。除了万年县伯这个大唐天下第一大傻子,一个鬼影子都没。今天,这是柳暗花明了。……“国债不卖是吧?”“老子走!”“忽悠俺,根本就不卖!”“走了走了!”“一起走!一起走!”……“卖卖卖!”“国债当然卖!”“你们买多少!”窗口里的人,都追出来了。这在整个大唐,乃至于这个时代,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无声无息间。原本无人问津的国债,竟然有人购买了。数额也不多,连一百文的都有,这也是最低限购额。最多,也留三贯。然后,这些人就拿着买来的国债,去李记盐铺兑换青盐。相较之下,那些拉着一车车的开元通宝,却没有去买国债的士族门阀,就算是他们主动涨价,李记盐铺也不卖给他们青盐。想要青盐?可以!总之,就一个要求。国债!李记盐铺只认国债不认钱!士族门阀的人,骂骂咧咧的走了。腻嘛!有病是吧!老子不买了!不就青盐,不要了。下一刻。这些管家回去见了一家老爷,还要屁颠屁颠的拉着一马车的开元通宝去户部。兑换国债!既然有人认可国债,没什么关系。反正,这国债也是坑万年县伯这个二傻子。士族门阀还是比较谨慎,基本上只兑换了几百贯的国债,然后去李记盐铺实验一番。确定没问题,才开始大量兑换国债。然后,又用国债去换青盐。虽然繁琐了一点,但是能够买到青盐,也是血赚。这时。青盐又涨价了。五十开元通宝。没关系。起码赚一百
五。购买青盐者仍旧络绎不绝。最后,商野又发出一条规定。国债兑换青盐,少许一千贯者,一概不予兑换。这一条规定,把普通长安百姓堵死了。……卢罡冷笑不已。蠢!万年县伯蠢的可爱啊!一个范阳卢氏的掌柜又来禀报。“卢大人,李记盐铺的青盐又涨了。”卢罡问道:“涨了多少?”“如今是一百文。”“那就继续买!”“要求的国债也涨价了。”“多少?”“一万贯。”“买!继续买!卖国债,换青盐!这个大傻子有多少青盐我们就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