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能者多劳 (第1/1页)
朱元璋从来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和这混账大儿有这么默契地配合。不,应该说,他完全没想到自家大儿有能力唱这么完美的独角戏。今天朱极这些话要是传出去,绝对会得到底层文武官员的坚决拥护。甚至只要能够促成大都督府和武备学堂的设立,那往后他朱元璋将再也不必担心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有什么别样的心思。虽然这一系列操作下来,隐隐之中已经有了很多重武轻文的意思。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朝官的势力已经遭受极大程度的削弱。朱元璋装作不经意地瞥了忧心忡忡的胡惟庸一眼,暂时放下了裁撤宰相的打算。“你等也勿须多虑,如今唯有残元余孽乃我大明心腹之患。一旦天下平定,咱也不会擅动干戈。再者,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若真要对外宣战,也当以尔等陈述之利害为重。为防咱子孙上位者穷兵黩武,往后咱也会写下限制。此外,朝中已久无良才入仕,而今诸多大臣身兼数职委实奔忙,北方诸州府县多民寡,令各布政使司合并下县,选才能卓著者调入京城听用。”本来朱元璋是想一举裁汰北方冗官,减轻朝堂的俸禄压力。不过昨晚吴迈差人送来密报,吴祯率领的水军已经抵达东瀛沿岸,想来不过旬日朱极口中的石见银山便能纳入掌中,如今的朱元璋已经不再将那点钱粮放在眼里了。正好方才打压了文官的势力,可以借着这个名义安抚人心。毕竟,事实就是除了剥夺中书省处置军务的权力、兵部这个冷衙门被彻底架空之外,其他各部司署,压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此外,如今朝中多有老臣致仕,紧要职司多有空缺,令汪广洋还为左丞相,参知政事冯冕为右丞,原右丞丁玉进为左丞……着浙江参政刘基为左御史大夫,并领雍王府长史。”中书省的很多空缺的职衔瞬间被朱元璋填满,看似很多人都更进一步,可其中却有不少人心知肚明,这下胡惟庸的权力完全被约束到了极点。皇帝对胡惟庸这位独相已经不如往日之信任,对部分文官来说,这绝对算得上一个好消息。基于此,朱元璋设立大都督府的事情再无一人提及,显然纷纷选择了默认。唯有朱极,见朱元璋又是加官进位又是提拔任命笼络文官,唯独自己坐实这大都督府长史之后要忙成狗,眼见早朝都要结束,朱极只好再度躬身说道:“父皇,这大都督府长史能另找别人么?我听说郑国公常茂有乃父之风,不若让其领长史之职。儿臣倒是愿为其佐贰,以便向诸位将军讨教武艺。”朱元璋愣了一下。如果他没记错,常茂如今才十七八岁吧。这混账东西分明就是想偷懒耍滑,所以将这明面上大明仅有的六国公之一推出来,顺带让太子的势力得到巩固。居然还有脸说是为了方便自己向那些莽夫们讨
教武艺。这朝中谁不知道自己认了个早朝睡懒觉,下朝撒欢跑的儿子。可是阶下跪着的那些个文武偏偏就吃这一套。不仅那些个一心想要削弱自己皇权的文臣高呼自己英明,就连武将们都露出期待的神色,深怕自己亏待了常家后辈一般。没好气地瞪了朱极一眼,眼见覆水难收,朱元璋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自家这混账东西闹出来的破事:“既然如此,那你便与他们一般,每日卯正去小校场习练武艺,辰正三刻到自己府里听候任用。”朱元璋揣着一肚子的恶意想道,稍后将常茂那毛头小子叫来一定要好生嘱咐一番,必须让这混账东西吃点亏才能弥补他公然在朝堂上陷亲爹于不义的罪行。早朝在侍仪使一声高呼中就此宣告结束,本想回府补觉的朱极却很不情愿地跟在朱元璋身后走进了谨身殿。当然,见朱标这位小老弟也难得跟自己一道,朱极心情顿时好了不少。“我说亲爹,你就不能让我这日子过得舒服点么?这整天又是让我干这又是让我干那,你看那农户家的驴都不带这样使唤的。”朱极首先就想赖掉卯正去小校场习练武艺这事。他的本意就是要睡懒觉,辰正三刻都嫌早,遑论卯正了。“那你跟咱说说,咱每年几万石禄米养你这么个上朝睡不醒的儿有啥用?”看着朱极一脸急切的模样,朱元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他国瑞爷的手里想偷懒,门都没有。也就是自家儿子,那些个朝臣要是敢这样,他早就让人拖出去扒了衣服打屁股了。不止朱元璋这么认为,就连朱标也深以为然。就今天早朝朱极对付胡惟庸的连环套,朱标感觉自家大哥当真是个深藏不露的人。如果往后他还能像今天这样替父皇分忧解难,何至于父皇将那么重的担子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大哥,你就听父皇的吧!你看今日你一开口,便是胡相都被你说得哑口无言。开创武备学堂这等奇思妙想都能信口说出,以大哥的才能,何必韬光养晦。”朱标的苦劝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将朱极叫回来就是为了让其补充上次还没有说完的军务改制。想想当日这混账东西口若悬河的讲述,显然心中早有万全之策。今日豁出去不批题本,他也要让朱极将其心中所想尽数讲出来。否则今后若是要推行那些个变革,岂不又要像今日那样被朝臣们据理力争无言可对。再者,朱极所说的那个武备学堂,朱元璋更感兴趣。文臣暂时因为南北两方教育水平的明显差距无法促成,但能够让大明今后的将领全都成为天子门生,这对大明皇室掌握枪杆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想想届时军中人人以武备学堂出身为荣,人人以进入武备学堂为从军之初的目标。他朱元璋再也不会担心儿孙们掌控不了那些个恃宠而骄的勋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