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琼楼恶客 (第1/2页)
吴浩长揖回礼“小事一桩兄台太客气了有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史嵩之笑道“‘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不错但于兄台是小事于某却是大事今日之事若非兄台高义某之面皮揭的干干净净以后哪里还有脸再踏进大瓦子一步?”
略一顿“某姓史双名嵩之字子由四明人士请教兄台尊姓?台甫?阀阅?”
四明今日之宁波。
“某姓吴讳个浩字表字长风绍兴府平水乡人士捐了个芥菜籽大小的‘将虞侯’。”
略一顿笑“我有一位故交与史兄同宗也是四明人士二位的尊讳也颇有些相似不晓得——”
“哪一位?”
“史行之——原山阴县丞目下丁忧在籍。”
史嵩之一怔双手一拍笑“那是族兄啊果然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啊”
彼此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既如此”史嵩之伸出一只手笑“说不得长风只好请你再借我些银两了。”
一转头称呼已由“兄台”变成了“长风”。
“什么话但凡所有兄长尽管拿去使”
说罢吴浩将荷包递了过去。
史嵩之主动称呼吴浩表字吴浩却不能主动称呼史嵩之表字但“兄长”二字较之“兄台”或“史兄”也有区别——既尊敬又亲热。
史嵩之接过荷包解开系带取出一块白的在手上掂了两掂“足够了长风今日那丁姓小妮子唱的话本唤做‘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既如此我就借花献佛请君往‘樊楼’一醉”
“好当得奉陪”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北宋时期创作的话本“樊楼”是东京汴梁的第一座大酒楼而临安也有一座地位仿佛樊楼之于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位置在钱塘门外、西湖边上。
杨奎作为“纲纪”随侍吴、史朱荣则没有露面——他在“琼林枝”的后台同史嵩之错身而过怕史嵩之记心好认了出来生出怀疑;这也是何以朱荣要坐到吴浩后一排而不是同吴浩并排而坐的缘故。
出钱塘门顺着史嵩之指示的方向远远就见西湖东岸一座高楼巍然耸立。
饶吴浩是打二十一世纪北上广深过来的还是吃了一惊这座丰乐楼怕不有五、六层之高?
走近了看清楚了此楼其实是三层但其一单是楼基的高度就一层楼不止了门前的台阶有数十级之多——此楼其实是建在一个丘坡上乃有这般格局;其二每一层楼竟皆为重檐因此远远看去显得异样高大致令人有五六层之多的错觉。
吴浩心中嘀咕咋的南宋到了后期建
筑体制上无所谓“僭越”不“僭越”了吗?
另外丰乐楼前还有一座两层的门楼一般的重檐一般的雕梁画栋——是正经的门楼不是二十一世纪酒楼的那种牌坊哦。
嘿瞧人家这气派
门楼之前还设有朱黑木条互穿而成的“杈子”——就是拒马但魏晋以后只有官至贵品才有在大门前施用杈子的资格其中朱红杈子更是只有宫苑才有资格施用。
莫不成这座丰乐楼是“官产”?
吴浩猜对了丰乐楼非但是官产还是非常不一般的官产。
穿过门楼车马熙攘哦“停车场”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