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开恩科受阻 (第2/2页)
“我朝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皇上如此作为,有违祖制,请皇上三思!”
最先站出来的,是他的老丈人周平,只见他跪倒在地,神色慌张。
“皇上,祖制不可违,请皇上三思!”
朝堂之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跪倒了下来,满脸慌张地进行请求。
宋贺看去,除了吕英伦、姚长风、钱武,其他的人都跪下去了,纷纷请求,让他三思。
“国丈,还请你说说理由!”
宋贺的心里,十分的不爽,但当着文武百官,他紧紧地压了下来,平静地问道。
“启禀皇上,国策不可违,祖制不可违!”
“自古以来,我北唐招贤纳士的方法,祖先早就规定好了,从没有改变之说,到皇上这里,也不应该例外。”
“纵观周围国家,也是如此,咱们不能标新立异,毁国之根,江山社稷之本,黎民百姓之生活。”
周平说得十分着急,紧紧地看着宋贺,生怕他一意孤行。
“无论是国策还是祖制,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现在整个朝堂上,犹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涟漪。”
“官官相护,贪污成风,鱼肉百姓,苦不堪言,将士离心离德。再不加入新鲜血液,北唐迟早亡国。新鲜血液,民间比较合适,高手,往往出于民间。”
宋贺十分威严的反驳。
“如果皇上一意孤行,只会加速北唐的灭亡,皇上不能只顾眼前,必须要为长远打算,担起一个君王该担的责任!”
周平直接匍匐在地,大声疾呼。
“请皇上三思,这种亡国之策,万万不可施行!”
文武百官,匍匐在地,大声呼唤,一副宋贺要卖国的样子。
宋贺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无知落后的家伙,就知道会瞎嚷嚷,老子被逼禅位之时,也不见你
等如此悲怆。
此时倒是同心协力,不就是一个科举吗?有必要吓成这副模样吗?
宋贺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这成何体统?皇上既然提出来如此国策,肯定有皇上的思量,你们这副模样,意欲何为?”
“还不赶紧向皇上请罪!”
吕英伦一副思考的模样,大声厉喝。
周平的身体抖动了一下,心里有几分震惊,可转瞬间,似乎想到什么,一副倔强的模样,继续匍匐在地,不为所动。
其他的那些官员,一件他的模样,纷纷效仿,匍匐在地,继续逼迫。
宋贺心里气急,却又无可奈何。
自己的老丈人带头闹事,总不能全部拉出去砍了,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
“启禀皇上,老臣心里有几句话,不知道……”
吕英伦拱手作揖,朗声开口。
“老尚书何必谦虚,还请直说!”
宋贺的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管他忠心不忠心,只要对于自己有用,新政得以推行,就是好事。现在的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以利用,加以依靠。
“启禀皇上,自大秦开国以来,入朝为官的,主要有三大脊梁。”
“这其一,武将世家,如姚家,以及三位将军之家。”
“其二,百年世家,如周家,老臣家。”
“其三,就是来自各界的清流,例如钱武,叶天问。”